丘成桐:这个时间应该到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坦白地讲,有的学者也是这样子,一成名就不想做研究了。到国外拿到终身教职以后,有些就不太用功了,做还是做,没那么拼了。相反,有的学者做成功以后,还会一直做下去,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

    我们采访了一些青年数学家,他们觉得坚持这条道路是不容易的,很多时候会动摇和迷茫。愿意做科学家的年轻人也在减少,您怎么看?

    丘成桐:还是刚才讲的,急功近利。我认识一个中国学者,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去美国留学的,当时很出名,还和我一起写过一篇很不错的文章。没想到,他拿到终身教职以后,就基本上不做了。他觉得舒舒服服的,一辈子的愿望就实现了,学问做得好不好,对他来说不重要了。

    企业应如何支持好基础科学研究?

    丘成桐:国外公司支持基础科学,比中国要多得多。最著名的是AT&T,支持贝尔实验室出了很多重要的基础科学家,很多拿了诺贝尔奖,其中中国人就有高琨、崔琦、朱棣文。诺贝尔奖是不搞工程的,都是基础科学。IBM在量子计算投资有3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至少1200个科学家在做。假如平均每个科学家要花20万美元的话,这是很大的一笔投资。中国公司能够花这么多钱,投入到现在还基本上没用的事情(量子计算)上吗?但是如果量子计算做出来了,对整个计算的方法和工程就是革命性的改革,所以IBM愿意投资。

    做学问要有真正的兴趣

    有人做过调查,在学习的幸福感方面,小学生是明显高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低?

    丘成桐:我们求真书院招来的主要是高中生,也有初三学生。第一次考试,有2个初三学生考得很好。第二次再考的时候,有5个初三学生都很好,其中有2个是所有人里面的最高分。我想主要是初中的时候,家长没有放这么大的压力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还有空间自由地呼吸。到了高中就困难了,开始研究怎么高考,怎么考奥数,他本来剩下的兴趣都没有了。

    很多青年学者可能觉得生活或者是经济上的诱惑比较多,您怎么看?

    丘成桐:要看你的人生目标是怎样的。现在有的人目标就是有钱,能够炫耀乡里。一些学者也是这样,能够评上教授,能够拿个院士,好像就是最大的光荣。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对学问的兴趣。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在华尔街利用数学优势赚了一大笔钱,前几年就有300亿美元的身家。但他还是有兴趣做学问,有一次我去演讲,他听了以后有想法,就跟我交流,手写了8页纸,有很多公式的。这是真的对学问有兴趣。

    培养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

    您原来说中国本科生在一些基础能力上有欠缺,经过这么多年是否有了改变?

    丘成桐:前几年我也讲,这几年来中国数学家做出来的方向是哪些,这个方向的学生就会多一点儿。但是,有些很重要的方向,中国基本上还没有人涉足。所以我们派学生出去,就是希望学到我们中国还没有的。

    总的来讲,我们有一定的缺憾,但是也有一定的成功,到了今天,我们还是不错的,希望能很快补足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师资还是不足,要尽量引进好的师资。有了好的师资、好的环境以后,同时家长愿意配合的话,我想是很快可以改变的。现在,很多家长还是鼓励学生去念能够赚钱的学问,去清华北大也是以经管和计算机为主,希望生活能够更好一点儿。

    跟美国顶尖高校的同龄人相比,求真书院的学生水平怎么样?

    丘成桐:求真书院的学生不错,我们80多个学生,当然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最好的,但把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一流数学家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的学习方向、学习态度都不错。我们也常常带他们去国内外其他地方走走,让他们见识一下,这很重要。

    中国顶尖的学生不会比任何地方差,但是比美国学生好多少就很难讲。比如哈佛大学,它集中了全世界最好的学生,总能挑几个了不起的学生,这一点我们还做不到。但是总体来讲,不比他们差是没问题的。

    从丘奖到求真书院,甚至包括青年数学家培养,您有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丘成桐:现在来讲整体规划就很简单了,就是我们要培养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出来。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当然要从小孩子开始培养。从前我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当时中国的情况也不允许。上世纪90年代,学生家长想的就是出国,现在很多学生愿意留在中国,跟从前不大一样。同时,20多年前美国的培养方法比中国好得多,现在我们慢慢改进了许多,所以是有能力在国内培养的。从有能力培养到完成培养,这中间需要的是时间,但是我想这个时间应该到了,也就是说可以做得成了。就用这五六年工夫,将“好苗子”培养起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