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盘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努力在创新发展中服务国家建设,满足人民需求,为世界贡献中国模式。

    (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理论制度实践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曾天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关系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推动理论创新

    2021年10月12日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界的理论研究和国家的战略思考相结合,形成了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理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属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是对现代职业教育功能的精准定位,开辟了职业教育新境界,既强调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突出技术教育特色,也注重职普融通,绝不能把类型教育办成“另类”教育。强化“五个坚持”发展路径。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建设技能型社会。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突出技术教育特色。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全民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的能力。

    推动制度创新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

    制度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其重要功能是制度约束与制度激励,这是创新的保障。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纵向贯通上,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横向融通上,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衔接融通。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和教材体系,以赛促教,以证验学。实施“1+X”证书制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推动“书证融通”,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升综合能力。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等。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把中等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内容上、培养上衔接起来。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规定职业教育学生和普通教育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互换关系,进而规定在特定领域两个教育序列的学生享有同等权利。

    推动实践创新

    《决议》指出,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是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经过百年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卓越成就。办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占据中等及以上教育半壁江山,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培养了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在向产业开放上,配合国家发改委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在向企业开放上,遴选了七十多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现代学徒制试点参与企业2200多家。在向世界开放上,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鲁班工坊”,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