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接续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探索学科建设新路径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四大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学科基础薄弱等问题,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调结构、优层次、提质量的学科建设路径。

    一、实施“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专项行动,促进传统优势学科升级。一是配套专项政策。以推进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出台《重庆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从建设方向、经费投入等方面规范保障。二是加大专项投入。投入1亿余元支持智能制造等4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的培育和建设,着力构建校级、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体系,实现在渝研究生培养单位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全覆盖。三是建强专项队伍。围绕学科群构建一支上千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形成40个特色鲜明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交叉学科团队。四是深化专项培养。制定一批交叉人才培养方案,新增128门人工智能领域课程,增设智慧教育研究院等一批交叉学科平台,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

    二、实施“交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行动,促进急需领域学科培育。一是抢占制高点。增设“十四五”市级交叉重点学科专项,聚焦集成电路等学科领域建设一批交叉重点学科。二是突破“卡脖子”。支持重庆大学瞄准“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开展新能源及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建设。三是激发新动能。建立交叉重点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国家急需领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前期培育力度,为急需高层次人才搭建良好学科发展平台。

    三、实施“交叉人才培养”专项行动,促进跨校际跨学科融合。一是市级集中规划。印发联合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细则,以保障专项的顺利实施。二是高校大胆尝试。支持高校积极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支持西南政法大学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法学+法语”等联合双学士学位项目。三是军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院校的学科优势,实施部市、军地交叉人才培养项目,带动市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科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成渝协同教育改革项目”专项行动,促进两地高校学科共建。一是出台协同政策。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教育厅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启动实施“成渝协同”六大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二是深化学科协同。印发成渝两地高校学科共建名单,目前,两地共有22所高校聚焦65个学科制定了共建方案并签署协议。三是推进共建共享。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学科共建走深走实。

    下一步,重庆将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对接落实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系统推进重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启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 甘肃省教育

    甘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一、聚焦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发展。一是推进分类发展分类评价。“四方共建”支持兰州大学为龙头带动高校整体发展,支持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省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新建本科院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引导高校走特色错位发展之路。二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实施高校综合试点改革,推进以引才育才、岗位管理为重点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改革,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三是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出台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本科教学指导、专业认证和教材建设“三委合一”的省级教指委,实施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度,在全国率先启动新文科建设,支持高校夯实优势极、打好特色牌。

    二、聚焦集群发展,强化协同振兴。一是立足全省。建立兰白、陇东南、河西3个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集群,形成“一体两翼”的高等教育布局。二是立足兰州。建立安宁区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动。三是立足区域。与8个省区市签署教育行动专项计划,与10所大学开展省校战略合作,与10所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推动黄河流域九省区“十四五”教育协同发展行动,支持高校走与区域融合发展之路。

    三、聚焦科教融合,强化服务能力。一是深化科教融合。围绕全省产业发展布局,发挥高校优势,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整省推进共建“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着眼解决“卡脖子”关键问题,支持兰州大学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设核产业研究院。联合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华天科技等,建成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三是深化教科文旅融合。提升甘肃文旅优势,成立甘肃文旅科教创新联盟,实施教育科技赋能文旅产业行动,助力建设文旅强省。

    四、聚焦战略支点,强化支撑引领。一是服务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边疆稳定。建成祁连山生态研究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特色平台智库。二是引导学生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甘肃每年为西北五省输送6万名高校毕业生,仅到新疆就业的就达1.2万人。三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举办7届联盟论坛,设立3个分盟,加盟高校178个,覆盖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甘肃将着力建设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打造西北高等教育发展新引擎,辐射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甘肃贡献,提供甘肃经验。

夯实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两次考察宁夏都嘱咐要抓好教育这一民生大事。全区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贯穿一条主线,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一是抓融入。实施“夯基育苗工程”,在全区大中小学开设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专题课程,强化课程思政。二是抓宣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百校万人”大宣讲,打造“石榴花开、丹心向党”等特色品牌,唱响“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主旋律。三是抓创建。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创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

    二、抓好一项示范,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实现变革。一是建好云平台。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云—网—端”平台,引进区内外优质资源4800多万件,各级各类教育在“一朵云”“一张网”“一块屏”上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强新基建。学校网络200M宽带接入、多媒体教学、在线互动教室、数字校园实现全覆盖,提前两年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国家目标。三是推广应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实现常态化应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全面推开。

    三、实施一个行动,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好满足各族群众需要。一是突出优质化。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全区公办园占比超过6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9%。二是注重规范化。统一城乡教育教学、教师管理、业绩考核标准和要求,制定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优质课标准,建立教研员包片区、包学校、包学科、包教师、包质量“五包”责任制。三是体现特色化。探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打造创新素养示范校,开设生命课、智慧课、发明课等一批特色课程。

    四、创新一个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开展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向民办学校选派党建指导员,在乡镇(街道)设立教育专干,确保校园治理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守牢思想阵地。健全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严防宗教向校园渗透。三是织密安全防线。实施校园安全“三年行动”,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率、专职保安配备率、安装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并与公安机关联网达标率、护学岗配备率“4个100%”。

    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