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双循环递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提供了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纲领性指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指明了方向。

    应用型人才包括多种层次和类型,“从初级技能型到技能型,再到高级技能型,进而再到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进一步再深造成为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家。与技校、职业技术学校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他们将进一步成长为具有熟练的、高明的操作能力和心智能力以及有特色的、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家。依据成果导向的人才质量观,应用型人才素质要素和结构的获得与人才培养能力要素的导入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正向关系,即当人才培养能力要素越满足应用型人才素质规格获得要求的时候,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越高;反之越低。于是,形成了教育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机制(或手段)与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优化利用能力与应用型人才保障供给能力的正向耦合。

    为实现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的目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和利用,邵阳学院根据资源获得的区间、应用型人才能力协同培养的层次,探索性地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的“双循环递进模式”,实现协同递进育人目标。即校内人才培养系统与校外人才培养系统的内外“双循环”,以资源利用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综合、顶层实战的协同育人“递进”和学生的通识能力、基础能力、综合能力与实战能力的“递进”,实现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双循环递进模式”模式强调做好聚、用、育工作。聚,即聚集校内外教育资源。聚集校内外有形教育资源,加强对校内有形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用,即高效利用教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科学、高效、整合、节约的原则,合理分配利用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育,即协同递进育人。以校内外资源循环为载体,坚持“思政、环节、内外”“三协同”的原则,按照“做实、做好、做强”实践育人的标准,实现协同递进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系邵阳学院,李金成系邵阳学院副校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