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通济实验学校:落实“双减”政策 走出一条减负增效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领导陪伴高三毕业生走过成人门 学校开放式图书 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演 学校京剧社团汇报演出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创办于2013年,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寄宿制民办学校,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秉承“让每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多元发展特色化”的办学思路。办学9年时间,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部,万余名师生的岛城名校。

    如何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青岛通济实验学校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减负增效之路。

    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要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打造高效课堂。青岛通济实验学校把功夫下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年级段,探索出了一系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如:小学低年级的“先教后学,以学定教”模式,小学中年级的“边教边学,教中导学”模式,小学高年级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使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加遵循教育规律,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初中部和高中部各学科深入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生本高校课堂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就都学会了,其课后的学习负担自然就减轻了。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学校以教育课题为引领,深入开展教学研究。2021年学校开展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即墨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校级研究课题等10余项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为“减负增效”源源不断提供动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学校发挥“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实施了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教学实验,通过各学段的衔接教学,为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低到高升级、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减负增效”成果显著,学校各学段学生均取得了更优异的成绩。

    培养艺体特长 促进全面发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一手抓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一手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大力加强学生的艺术体育教育,让每名学生都掌握至少一门艺体特长,实施“一生一特长”的艺体特长培养计划,深化艺体课程改革。在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艺韵通济”“墨韵通济”等校本课程,形成了四大课程领域、16大课程模块、70多项子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

    音乐学科从二年级开始进行“乐器进课堂”普及口琴教学,并与青岛市京剧院战略合作,设立了“京剧进校园教学基地”,从三年级开始普及京剧教学。美术学科从一年级普及简笔画,从三年级普及版画,并开设陶艺课、素描课。体育学科从一年级普及击剑,从三年级普及武术,并开设了皮划艇、跆拳道、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特色课。成立了航模、钢琴、管弦乐等100余个学生社团和特长班。与青岛市少年宫合作,成立了“小海燕艺术团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艺体特长提供了优质资源。通过开展辩论赛、举办校园模拟法庭、开办校园电视台、举办校园艺术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增强自信;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国门开展一系列实践、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融入社会、开阔眼界。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在“减负增效”之路上,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先后有100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连续3年荣获全国校园综艺大赛金奖、全国英语才艺展示金奖,连续3年荣获世界头脑奥赛中国区决赛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创新能力比赛中有100余人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学校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青岛市文明校园、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40余项荣誉称号,承办了多次青岛市教育工作现场会和全国教学改革研讨会,办学特色和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张康贤 冷蓬勃 王培燕 郭晓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