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呼唤未成年人模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
新闻回放
《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剧本杀已经成为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10—19岁城镇人口是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但当一些中学生玩家盼望着在剧本杀游戏里与朋友共度美妙时光时,剧本杀也存在重重隐患,有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主持人语
2021年被称为“剧本杀元年”,曾经小众的剧本杀成为了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成为“Z时代”的新消费,甚至“杀”出了一种新业态。对此,如何看待这一新生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问题?不同代际的人对此的认识和判断会存在分殊。年青一代是如何理解剧本杀的?本期几篇评论,透示了青年评论者清新的早熟。他们对剧本杀既没有赶尽杀绝,也没有简单粗暴地声援,沉浸中保持距离感,文字和识见可圈可点。
因其特有的故事性、场景性、社交性,剧本杀可以对玩家起到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加强人际沟通的积极意义。但在“双刃剑”的另一边,也潜藏着不少隐患。比如宣传文案特意凸显少儿不宜元素,甚至在情节、角色设定等方面,疑似通过“擦边球”的方式吸引人;还有一些剧本情节严重脱离实际,或传递错误价值观,或扭曲历史,甚至抹黑英雄人物,这些问题投射到现实中容易造成行为误导。
对这样一个年轻的行业来说,要补齐的短板还有很多,必须加快形成完善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建立行业规范,压实各方责任,形成有序环境。
对此,不妨借鉴互联网平台的实践,建立起剧本杀行业的未成年人模式,在未成年人与不宜内容间筑起“防火墙”。比如,上海便出台规定要求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场景、道具等内容进行自查与管理,并且向本区文旅部门备案登记;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予以提示,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其实,今天的剧本杀带来的副作用,在网络游戏的发展过程中也能找到影子。难以根除的痼疾在于,经营单位与经营内容之间存在利益共同体关系,很可能将自我“规训”异化为自我设障。这就需要作为第三方力量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从内容到卫生、安全,为剧本杀做一次“全身体检”,并靶向施药,用制度与监管为未成年人玩家保驾护航,还给他们一份风清气正的娱乐体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