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取消回双方父母家拜年的我,在个人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出门,我们做点什么》。记述了自己从最初抱着手机不停刷新疫情新闻的焦虑不安,到渐趋理性认识这场攻坚克难战“疫”的心路历程。

    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我和爱人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向学生征求理想的授课内容和方式。结果表明,自己的老师才是唤醒学生对网络课堂热情的关键。于是,我决定自己直播授课。在农腾跃、黄晗等学生的帮助下,身为“技术小白”的我在各个线上平台测试与筛选,最终确定在“钉钉”上进行直播。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把重心落在人与人性的探索上,借助群文阅读给学生介绍文字背后的文化,讲解价值观的认知抉择,诸如《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在风雨中吟唱的屈原》《活着才有未来的司马迁》等。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活跃的氛围,增强直播课堂的吸引力,为提高学生的自律性、集中精力学习提供保障。

    在授课形式上,我邀请了8名就读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当助阵嘉宾,他们分别从学习方法、职业认知、心理建设、成长体会等方面与学弟学妹互动。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生王云飞的发言深受学生欢迎。黄展在随感里写道:“学长的分享令我受益匪浅。其中‘站得高,看得远’这一看似简单的道理被学长阐述得十分深刻。唯有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上,人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产生新的领悟与认识,而这些终将会内化为我们进一步深造的导向与动力。感谢学长真诚的分享与激励。”

    刘晓鸿是我校2013届毕业生,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在读。他分享的主题是“责任”,从利用自身专业对本次疫情的助力说起,讲到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的精神命脉传承,再讲到如何脚踏实地将个体生命汇入时代洪流。他说:“是否只有上战场才是抗疫的最佳方式?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一线的最大支持。学弟学妹们,珍惜这段时间,大家以这种方式学习是极其难得的机会。我们是幸运的,既见证了历史,又参与了历史。”

    在8位助阵嘉宾的分享里,学生聆听到的是成熟的思考、理性的见解,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除了正常的工作直播,每个周末的晚上10点,在孩子们没有学习负担的时候,我和爱人开辟了第二个直播栏目——《一群有故事的人》,邀请有趣的朋友、过去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给孩子们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视角,给嘉宾一个整理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我们自己一个继续向年轻人学习的机会。

    这是一个软性的交流空间,不设签到,不记早退,没有班长和纪律委员,更没有作业。颇像梁实秋先生所说的,“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校2016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吴芸芸,讲述了自己走上医学道路的往事:“我们家没有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我就想当医生保护我在意的人。我热爱医学,有爱心和责任心,我有毅力完成临床八年的学习。因为我要成为被需要的人,而不是被选择的人。尽管如此,当我走入临床,体会到医生宣告患者死亡的无奈时,才觉得守护生命远比自己的想象要难。武汉抗疫现场,防护服内的医护人员不计得失的付出,守卫生命的执着给人以力量。此时此刻,那些 ‘学医值得吗’的疑虑显得十分卑微。”

    当天,吴芸芸的分享得到学生们线上5万多次的点赞。黄晗写道:“作为一位同样想学医的理科生,我非常荣幸能听到吴芸芸学姐的分享。学姐谈到了这次疫情,谈到了她那些上一线的老师,语气里透露着满满的敬意,这也让我更加钦佩那些逆行者,让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决心。”

    “停课不停学”的当下,在全新的授课方式面前,除了循规蹈矩的课程教学,一成不变的题目讲解和作业布置,我更倾向于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多一种不一样的课堂感受。有什么比得上同龄人现身说法更珍贵、更深入人心?还有什么比得上青春对青春的激励?坦白地说,我和毕业生联系不多,但无论我什么时候召唤,他们都会像云朵一样,从四面八方归来助我一臂之力。在春天里,让年轻人去诉说年轻人的声音,让年轻人去树立年轻人的榜样。

    (作者单位系海南华侨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