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让课前五分钟成为美妙“前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初次体验了借班上课。赛前,我咨询了省级名师出身的莹姐和一所知名小学的前辈陈姐,她们纷纷为我出谋划策。莹姐提醒我,公开课前的5分钟很重要,一定要设法拉近与陌生学生的距离,最好讲课前就去见见即将合作的学生;陈姐则建议我,为听课学生买一些小礼物,可以适度激发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我一一照办了。

    我按莹姐的指导,从自己的名字入手,通过给暗线索,让学生猜我的名字,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顺利开启,课堂氛围活跃。陈姐的建议也很实用,我买了58个文具盲盒,因为学生日记里常提到这种小玩意。课前1小时,我利用孩子下课间歇到他们班级,告知今天我将与他们一起合作一节课,并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份盲盒礼物,如果谁课堂发言足够积极,可以得到双份礼物,台下一片欢跃。

    做好以上铺垫,我便可以放心上课了。

    借班上课前5分钟很重要,那么教师能做什么呢?这5分钟,可以从不同角度的师生交谈开始,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 以自己的名字为切入点

    如果教师的名字或姓氏比较有特点,可以试着从名字或姓氏入手。比如,我的名字叫弯弯,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可爱,可以让学生从名字开始认识我。

    案例:

    师:同学们,大家好!上课前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相互认识一下。我姓王,三横王。下面我点一位同学,问他一个问题。

    (点一位学生站起)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你该跟我说点什么呀?

    生:王老师好。

    师:那么你想知道老师的名字吗?王老师先给你一个线索。

    (屏显:两条眉毛)

    (学生猜)

    师:下面给出第二条线索。

    (屏显:一弯新月)

    (学生猜)

    师:(如果学生没有猜出,进行如下提示)请看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你能从形状上发现共同点么?

    (如果学生猜出)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生:都是弯的。

    师:没错,老师的名字就叫弯弯,请大家一起来喊一喊我吧!

    (屏显:我的名字)

    2. 从自身外貌谈起

    莹姐讲了她之前做过的课前谈话。如果教师自己在相貌上很有特点,就从这一鲜明特点着手。莹姐海拔1米82,她有次就用这一特点做了场课前谈话。

    案例:

    师:孩子们,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很高兴认识大家!你们怎么说?

    生:老师,很高兴认识您!

    师:真有礼貌!初次见面,彼此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外显的特征,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我吗?

    生:老师真高……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觉得老师高。我们换一种说法,能不出现“高”这个字,通过对老师客观的描述来体现老师的高?比如,老师刚刚进入大门的时候,我下意识低下了头——高吗?

    生1:老师只有弯下腰我才能看清您的长相。

    师:一个弯腰的动作,就不言自明,很棒!

    生2:一直以为爸爸是我家里的巨人,今天认识了李老师,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师:看,比较也可以是描述事物特点的好方法。

    小结:同学们,平时我们更习惯用判断性的语言,高矮胖瘦,好、不好、高兴、难过……其实,真正有力量的文字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未曾谋面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人过目不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片段,去透过那些描述性语言,了解一个素未谋面却样貌清晰的小姑娘的生活。准备好了吗?上课。

    3. 从学生所在城市开始

    有时还可能到一个陌生城市上大型公开课,那不妨找找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加入自己对这个城市的特别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城市的喜欢。

    案例:

    师:同学们,真的很开心来到重庆,这绝对是一座热情似火的城市,为什么呢?

    (学生边笑边猜)

    师:因为街角无处不在的火锅店,冒着热气的火锅,泛着滚烫的红油,不就像热情的重庆人民吗?能与你们这些热情的小市民共上一节课,真是倍感荣幸!接下来的课堂,请让老师看到大家热情的一面吧!

    4. 让学生自由问三个问题

    与陌生人拉近关系的最好方式是相互加强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问三个关于自己的问题。孩子一般会迅速兴奋起来,他们忍不住想问你很多问题,于是师生关系迅速拉近。

    案例:

    师:有人说彼此的了解是美好的开始,大家同不同意这句话?

    生:同意。

    师:初次见面我允许你们提三个问题,只要我能回答的一定实话实说。第一个问题,谁来?

    师:第二个问题,谁想问?

    师:第三个问题,有吗?给你了解我的机会。

    ……

    师:好了,给了你们三次机会,简单了解了我,更多的还需要在上课的时候彼此互相了解。

    5. 从课文文体及语言特点入手

    一些课文具有某种特殊的文体及语言特点,可以直接从这些特点入手。比如要讲的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可以这样开启对话。

    案例:

    师:同学们已经六年级了,猜猜看,五年一共学习了多少篇课文?

    (学生猜出)

    师:你怎么猜的?了不起,你是个有心人。300篇课文真不少,看来语文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师:学习过的课文都是什么文体呢?请举例说明一下。

    生:记叙文、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寓言、神话、童话、说明文。

    师:这么多的课文文体你们都能信手拈来,很厉害。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00篇课文的体裁就是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童话、寓言、神话、说明文这几种。其实,一类文体会有其共通的特点,掌握这一类文体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希望在今天的这节课上你们也能收获一些学习方法,好吗?

    6. 从巧合点入手

    教师去一个班级上课,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巧合点,这些巧合也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

    案例:

    师:同学们,我自己带的班是五(3)班,今天竟然上课也是五(3)班,你们说巧不巧?真是缘分。

    7. 从特殊日期切入

    有时我们上课的课文与当天的日期有某种关联,可以以此切入。上《小英雄雨来》一课时,刚好是儿童节。

    案例:

    师: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节日,先祝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快乐!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一个英勇儿童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

    每一次公开课,都应侧重一个方面的修为提升,上过的公开课次数多了,就可以得到全面提升。用我们教师的评课语,教师在公开课方面也应一课一得,为课堂教学创设佳境。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良田第三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