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守拙园”里开设传统文化课
早晨在操场上散步,路过操场西北角的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守拙园,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看里面的农作物。园子不大,里面种植的农作物还真不少,有白菜、香菜、大蒜、大葱等,绿油油的,惹人喜爱。白菜旁边种植的是地瓜,霜降过后,地瓜逐渐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基部叶片开始枯黄掉落。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此时正是地瓜收获的时节,为何不把传统文化课堂“搬”到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劳动技能,同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是,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二年级学生,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沸腾了。“劳动时要想省时省力做到事半功倍,应该应用到我们哪一课的知识?”我提问道。“第5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
第二天上午,学生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劳动工具、提篮、购物袋等,文明有序地来到守拙园,自觉排好队等着我安排。“现在是什么节气,大家知道吗?”我问道。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一起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到现在是霜降节气,秋天马上结束,冬天就要来到。
“我们的祖先根据太阳一年的位置变化以及地面气候演变情况,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该种植什么作物、收获什么作物,都是有时令安排的。古人总结的农谚一直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生活。”我向学生介绍着,并以地瓜为例教给他们农谚知识,同时向他们介绍了地瓜的相关功用和营养价值。
“首先,我们收地瓜时使用的劳动工具——锄头要锋利,这样才会省力气。”我还没说完,一个学生抢答:“老师,‘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表扬了他的学以致用。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将瓜秧割断并拉到一边,用锄头刨开地瓜周围的泥土,露出地瓜的大部分,然后让学生用手扒地瓜(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让学生使用锄头)。在劳动过程中,我还向学生分享了我小时候跟着大人刨地瓜的故事。
“这块地瓜这么小,扔到垃圾桶里去。”学生小明拿着自己扒出的一个个头稍小的地瓜向附近垃圾桶走去。另一个学生拦住了他:“我们不是学过要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吗?”“是啊,‘粒粒皆辛苦’。”我趁机向学生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一课,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老师,我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生纷纷背诵一年级学过的知识。
“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我是弟弟,也应该让着哥哥,这个地瓜个大,给你”……在收获的地瓜前,两个学生在相互谦让,分角色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赢得阵阵喝彩,也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大家齐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朗朗的诵读声传遍校园。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学生虽然很累,但都乐此不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守拙园是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教学和劳动实践教学的活动基地,名字取自于陶渊明的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名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我告诉学生,幸福的生活要靠双手去创造,有付出就有回报。为了让学生明白劳有所获的道理,我让他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新鲜的地瓜放入购物袋带回家,他们欢呼跳跃,在收获地瓜的同时收获了幸福,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融入社会实践中,还要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相结合,从小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