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促进课后服务再“升级”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日趋紧迫,各地陆续出台政策予以规范。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做出指导性规定,如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等资源;加强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形成合力;课后服务主要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娱乐游戏等;课后服务要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等。
为进一步解决课后服务的现实问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它要求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加强学校经费保障、教师绩效工资核定等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指导作业,辅导答疑,开展科普、文体等活动;拓展服务人员,充分利用少年宫等社会资源,征集和开发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强化教学管理以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省级政府要制定经费保障办法和标准,教师课后服务表现作为职评、表彰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对比《指导意见》,“双减”政策不仅显示政策制定部门层级有较大提高,彰显党和国家对课后服务的高度关切,而且在文件内容方面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对于切实解决课后服务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性。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一些地方进行了课后服务实践探索,学校联合社会力量,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开展多项课后服务活动,并注重加强服务监管和教师权益保障。比如,北京市自2022年开始推出市政府拨款的官方补课平台,实行名师免费在线辅导和互动课后服务;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在南京市五个区开展科学家、院士、体育教练员和专业人士进校园参加课后服务试点工作,首批免费向学校推送462门优质体育和科技类课程。南京市开发“弹性离校”智能管理服务平台,让家长通过移动端即时获取孩子参加课后服务情况和接送信息。上述探索对其他地区有启发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了成功的课后服务实践探索,但尚存有待完善的一些问题。
课后服务的承担主体范围有望拓宽。《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资源;“双减”要求学校利用资源优势,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对比之下,发达国家儿童课后服务多由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等多方共担,教育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加拿大有具备资质的儿童服务机构及依托社区、家庭的娱乐活动室等,地点集中于学校、图书馆、社区、家庭等;日本课后服务由国家主导,都道府县推进,以市町村为主体,学校配合,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当下,我国课后服务主要由学校承担,这便于学生在校内安全接受课后服务,能够免除家长后顾之忧,但也会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工作负担;多数学校课后服务资源、设施、活动项目等有限,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方面会受一定影响。
课后服务的活动有待丰富。我国课后服务限于学生自习作业及网络教学和交流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内容较多,而有助于发展学生个体兴趣和提升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校外活动相对有限。
课后服务的监管评估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课后服务监管评估机制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多方共同监管评估机制和对课后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活动项目、环境安全、社区参与、家长协作等的标准规定,需要进一步落地落细。
为更好推进课后服务“升级”,建议强化课后服务的国家立法保障。通过健全国家立法明确各级政府职责、课后服务机构设置、活动内容、人员资质、环境安全等,确保课后服务规范运行。同时,应尽快建立省级政府经费预算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适当购买社会服务,加强课后服务人员培训,保证服务质量。
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为保障学生安全,课后服务活动可安排在校内、附近社区等场所,但课后服务人员可广泛吸收有资质的多方机构和人员。省级政府可吸收社会捐赠,设置专项课后服务基金。校内课后服务要坚持教师自愿原则,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将服务纳入工作量和绩效评优并支付合理补贴。政府可统筹引导退休教师、有资质的社会志愿者、有专业特长的中小学生家长、高校学生和社区人员轮流赴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或在学校附近协作开设社区课堂,以减缓学校课后服务压力,提升学生家长的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开放学校周边博物馆、少年宫等社会场所;符合资质的社会公益机构也可申请到学校承担课后服务。
与此同时,课后服务还可以考虑将学生按年龄分班,根据年龄特点制订服务计划,指导读写和学科学习,同时分类设置多样化活动区域,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参与个性化学习和娱乐活动,借课后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需要明确课后服务监管评估标准,如环境安全、机构和人员资质与设置、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标准。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监管评估,及时发布评估报告。在监管评估中,要兼顾外方评估与自我评估、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同时,多方收集信息,及时掌握学生及家长的反馈和建议,督促服务人员及时改正。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