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核心素养落地的“单元站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2年的教育将面临诸多挑战,也会迎来诸多机遇。“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的落地尤显紧迫。核心素养落地不是依靠一个愿景、一套理念就可以实现的,更需要教师课程思维方式与操作技术的重大改变。“单元学习”作为一个重要课程“热词”会持续加温,并从探索尝试阶段走向全面深化阶段。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也会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深刻变化的核心是建立“单元站位”。“单元站位”意味着核心素养时代教师课程思维的重要转型,需要我们站在“核心素养落地途径”“课程学习最小单位”等方面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尤其在课堂设计上要走向备单元、上单元、评单元。

    从备课到备单元。核心素养落地的最小单位,也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单元”,即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需要形成完整的学习经验。这个“完整的学习经验”,即杜威所说的“一个经验”。“一个经验”是在情境中形成的可以迁移到新情境中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一个经验”仅仅依靠一个个课时的堆积很难形成,不要以为量的堆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碎片知识的堆积不会形成完整经验。

    “一个经验”的要求需要我们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单元”。因此,一个单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几节课“放”在一起就凑成一个“单元”,而是需要完整学习方案的设计,也就是“备单元”。这个学习方案应该包括:单元主题、单元情境、单元目标、单元任务、单元教学、单元评价和单元反思,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个方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经验。以往我们常常会以“说课”的方式检测备课的质量,“单元站位”下我们要以“说单元”的方式检测备课的质量;以往我们一直致力于“这节课怎样上”,“单元站位”下我们必须致力于“这个单元我们怎么上”。

    从上课到上单元。我们习惯于把课堂教学说成“上课”,那么“单元站位”下的“上课”其实是“上单元”,是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没有完整上完一个单元,我们就没有完成一个最基本的课程单位,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经验”。的确,课还是要一节一节扎扎实实上的,但我们必须明白一节一节课之间的关联,每一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意义与坐标,否则我们上再多的课也无法获得“一个经验”,无法形成核心素养。

    如果认为我们只要一节一节上课了,“单元学习”就完成了,那就相当于认为我们每天都在浏览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最后就可以成为学者了——那些没有置于“单元站位”上的课,就好像是每天在浏览碎片化信息,如果彼此没有关联、没有进阶、没有证明核心素养的表现,上再多的课都没有意义。我们已经开始尝试编制“单元任务图谱”,用“单元任务图谱”勾勒单元的核心大任务以及分解到每一课时的子任务,这个图谱了然于心,上课就能有“单元站位”。

    从评课到评单元。以往“一课定高下”的评课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因为仅仅依靠一节单一的课是无法对接核心素养要求的,评价核心素养的最小对接单位是单元。我最近参加了一次英语教研活动,为了展示单元任务的进阶、学生表现的发展、“一个经验”的形成,学校安排了“四课连上”,这四节课构成了一个完整单元学习。教师将单元情境置于“双减”后周末生活的变化,以总是(always)、通常(usually)、经常(offen)、有时(sometimes)四个频度副词的适切表达为语言发展目标,通过调查、统计、思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过一种更有意义的周末生活,学生的价值考量、批判思维、建构能力在具体主题、具体情境中得以提升。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究竟有没有学会呢?学生经历的“单元学历案”清晰地记录了他们学习的过程性信息,这一套留有学生学习痕迹的“单元学历案”是重要的、基本的评价依据。当然,除了书面证据外,我们还对学生的课堂生活进行了持续性观察,通过观察支撑性评价任务中的表现来检测学生的素养水平。在未来,单课时的课堂观察将升级为“单元课堂观察”。

    无论怎样改变评课方式,以往的评课更加关注教师如何教,更多关注教师的风采。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有效教学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但在评课中总是一不小心就会走向“评教师”。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学会了。课程与教学是否完成必须回到学生是否学会的“元问题”上来。而学生“学会”的标志不是碎片化知识的“知道”“记忆”,而是要就某个主题形成“一个经验”,这个经验要成为他们“自己的经验”,可以面对未来不确定、变化的情境,这个经验需要经历单元学习来形成。“单元站位”是课程“思考单位”的变化,以“单元站位”来“备单元”“上单元”“评单元”“研究单元”必须成为新常态。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