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图纸将“孝文化”融入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地区的堰泾村“幸福老人村”于2015年列入上海市政府实施的长者照护之家项目,是上海市首个农村养老机构试点,也是松江区第一个开办的长者照护之家。“幸福老人村”目前已入住老人38位,为当地孝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上海市松江区叶榭学校依托“幸福老人村”这一资源践行孝文化,为学生设计开发了“微孝”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微孝讲堂、微孝农场、叶榭非遗体验、土灶体验、爱心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秀文化。

    课程目标

    1. 通过协作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2. 通过参与农耕活动了解农耕知识,掌握劳动技能,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3.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爱亲敬长的过程,理解“孝”的含义,感悟“孝”的文化。

    4. 通过劳动教育,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

    5. 通过学习传播孝文化,把孝文化融入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展现应有的素质和志愿服务风采。

    课程实施

    开班仪式。辅导员带领学生来到叶榭镇堰泾“幸福老人村”举行开班仪式。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要求,朗读感恩诗词,完成特定的拓展任务,与老人村的老人一对一结对,初步体验陪伴老人的感受,完成第一次爱心服务——给爷爷奶奶打汤端饭。

    微孝讲堂。“幸福老人村”工作人员为学生开设“微孝讲堂”,讲述孝文化知识和孝道故事,让学生全面了解孝文化,理解孝的含义;学生与结对老人聊天,听老人讲祖辈的故事,进一步拉近关系;学生为老人用餐提供服务,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学生还可以给他们洗手、洗脸、喂饭。

    微孝农场。“幸福老人村”工作人员为学生开设礼仪课堂,讲授尊老敬老的礼貌用语、肢体动作等。学生陪伴行动方便的老人来到田间地头,老人教授学生使用农具的方法,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农耕文化,掌握基础农耕技能,感受父辈祖辈的辛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人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他们陪老人聊天、讲有趣的故事,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去晒太阳,帮老人捶背、按摩。

    非遗传承。叶榭软糕具有“松、软、甜、香、肥”五大特点,是松江的地方特色美食,2011年被列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幸福老人村”,学生了解叶榭软糕的历史,学习软糕的制作方法,通过铺粉、刮平、压坑、填馅、翻转、脱模等过程制作一盘盘方方正正的软糕。软糕做好了,学生高兴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老人一起分享。

    结业典礼(孝亲瓶制作和土灶体验)。孝亲瓶——顾名思义,小小的瓶子里装载的是孝心和亲情。瓶身由学生制作,里面的花朵由“幸福老人村”的老人制作。完成后的“孝亲瓶”会在“蜗牛集市”(爱心义卖活动)进行义卖,义卖获得的款项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土灶体验是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在老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许多土灶操作技能。学习之后,学生自己下厨准备一桌菜肴,与老人一起品尝。最后,“幸福老人村”的老人和工作人员还会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评出“爱心小天使”并颁发证书。

    课程成效

    学生通过为老人讲故事、捶背按摩、端饭打汤,体会到“百善孝为先”的道理;通过田间地头的躬身耕作,认识了农用工具,学习体验了耕种技术,磨炼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通过学习非遗文化、制作叶榭软糕,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通过认识土灶、使用土灶制作菜肴,体会到老一辈生活的不易,也体验了农家生活的乐趣;通过小手牵大手,“微孝”课程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延伸、拓展,孩子带着父母一起走进“幸福老人村”,把更多的孝和爱传递给社会。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松江区叶榭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