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推荐灌输式教育和提问式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看随想:

    本文作者是巴西教育家弗莱雷。弗莱雷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摈弃“灌输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莱雷所说的“解放教育”就是“提问式教育”。本文中,他将“灌输式教育”和“提问式教育”作了比较,提问式教育的核心在于自由和解放,它唤醒学生个人的内驱力,最终完成自我的建构。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功利性目的培养的驯化教育。(杨赢)

    真正投身于解放的人必须彻底摒弃灌输式教育,代之以接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这一观念,这里的意识是针对世界的意识。他们必须放弃储存信息的教育目标,代之以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提出来的教育目标。“提问式”教育,与意识的本质,即目的性相呼应,它摒弃公报,体现交流。它概括了意识的具体特征:有意识,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态度,也是对贾斯帕斯“分裂”说中与外界隔绝的意识自身的看法——意识是对意识本身的意识。

    解放教育表现在认知行为中,而不在信息的传递中。它是一种学习情景,可认知的客体(远远谈不上是认知行为的目的)成为认知主体——一边是教师,另一边是学生——的中介媒体。因此,提问式教育的做法一开始就注定要解决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对话关系——对于认知主体在理解同样被认知的客体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要不然便不可能建立。

    实际上,提问式的教育,打破了灌输式教育的纵向模式特征。除非提问式教育能克服上述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否则就不能实现其作为自由实践的功能。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论点不再有效;为了起作用,权威必须支持自由,而不是反对自由。在这里,没有人去教其他人,也没有一个人是自学而成的。人民以世界为中介,以在灌输教育中由老师所“拥有”的可认知的客体为中介相互教育

    灌输式教育(倾向于把一切事物进行二分)把教育者的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他在自己的书房或实验室里备课时,他认知了可被认知的客体;第二阶段,他向学生阐述这一客体。学生并不是被要求去理解,而是去记忆教师讲述的内容。学生也没有任何认知实践,因为认知行为所指向的客体是教师的所有物,不是唤起师生双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因此,在“保存文化与知识”的名义下,我们拥有的制度既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也不能获得真正的文化。

    提问式教育并没有把教师学生的行为进行二分,教师学生一方面是“有认知力的”,另一方面是“讲解的”。无论是在准备一个项目还是在与学生对话时,教师学生总是“认知的”。他不认为可认知的客体是他的私人财产,而是自己与学生思考的对象。这样,提问式教育者从学生的反思中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反思。学生——不再是温顺的听众——在与教师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是批判性的合作调査者。教师把材料提供给学生供其考虑,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他又重新考虑自己早先的观点。提问式教育者的作用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创造。在这种情况下,信念层面的知识被理念层面的真正知识所替代。

    灌输教育麻痹、抑制创造力,而提问式教育却不断地揭示现实。前者试图维持意识的淹没状态;后者则尽力让意识脱颖而出,并对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干预。

    由于学生不断地要面对世上与自己及与世界有关的问题,所以他们就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受到挑战并且必须应对这种挑战。由于他们把这种挑战理解成是与总体背景里的其他问题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当作一个理论问题来加以理解,结果,他们的理解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并因此而不断地使人感到不太生疏。他们对挑战作出应对又激起新的挑战,伴随而至的是新的理解;慢慢地,学生认为自己已全身心投入。

    教育作为自由的实践——与教育作为统治的实践相反——否认人是抽象的、孤立的、独立的、与世界没有关联的;它也否认世界是脱离人而存在的现实。真正的反思考虑的既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没有人的世界,而是与世界有关的人。在这些关系中,意识与世界同在;意识既非先于世界,也非后于世界。意识和世界同在:世界实质上是意识的外表,世界与意识实际上是相关联的。(萨特)

    ……

    在提问式教育中,人形成了批判性地认识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方式的能力,他们发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并与之共存。他们逐步明白,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现实,而是在发展、在改造中的现实。尽管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这些关系是如何被人们所认识(或者是否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他们采取的行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己在这个世上的看法,这也是千真万确的。因此,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对自身和对世界同时进行反思,无须把反思与行动分离开来,因此也建立起真正的思想和行动模式。

    我们在分析的两种教育观念和做法再次相抵触。灌输式教育(出于显而易见的理由)试图通过把现实神化来掩饰―些可以解释人类在世上如何生存的事实;而提问式教育则以去除这种神话为己任。灌输式教育抵制对话;提问式教育则把对话看作是对揭示现实的认知行为不可或缺的。灌输式教育把学生看作是需要帮助的客体;提问式教育则把他们塑造成批判性的思想者。通过将意识与世界分离开来,灌输式教育抑制创造力并且驯化意识的目的性,从而也否认了成为具有更完美人性的人的本体和历史使命。提问式教育以创造力为依托,鼓励对现实作出真正的反思和行动,因此与人作为存在的使命是一致的,因为只有投身于探索与创造性的改造中才是真实的。总之,灌输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使人固化不变的力量,不承认人是历史的存在;而提问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则以人的历史性为出发点。

    (选自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链接     下一篇:且行且思读一本时间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