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从“少而精”到“研究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因为“停课不停学”,教师在线教学遭遇了不少困难:一是教不完,教师普遍反映课堂时间不够用;二是管不到,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对学生耳提面命,学生爱学不学时,教师鞭长莫及;三是眼睛累,由于没有纸质书,教师备课改作业,学生上课和做作业,全要看屏幕。

    如何克服以上弊端呢?我认为,可以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一是课程少而精。学生用眼疲劳,一个原因是课程安排太多。怎么开设课程呢?可以把非语数外等课程整合成综合课程,走出“线上学习就是掌握知识”的误区,避免生硬地按照教材进度授课。要从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项目式、专题化、操作类的线下学习,线上主要用于成果展示和交流。比如《道德与法治》可以从全册教材中挑选能与当前疫情结合的内容学。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可以“放长线钓大鱼”,每周布置一项具体学习任务,比如学唱一首抗疫歌、学跳一段16步踩点舞、办好一张战“疫”小报、学做一道面点等。教师只需要提前推送微课资源,学生利用在线学习时间灵活的优势,自主练习完成作业,以视频方式提交即可。

    二是内容少而精。教不完,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还是按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导致“教”与“学”的整体时间拉长。究其原因,是教师舍不得放,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教。说到底,是应试教育思想在作祟,总觉得自己讲到的学生才会,总怕自己没讲到考试会考到。

    教师要研究哪些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的,哪些内容可以等复课后再讲。同时,充分把握教材中那些核心知识或指向基本能力的内容,才是值得教师教的内容。比如,语文阅读教学每单元列出的“语文要素”,就是这个单元的课文需要重点突破的学习内容。文本中其他与该语文要素关联不大的内容都可以舍弃,这样就避免了“扫马路式教学”。

    三是语言少而精。在线学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语言要追求简洁,语音要清晰,语调要抑扬顿挫,尽量避免口头禅和不必要的重复。教师的语言还要有对话感,要向主持人学习,想象学生就在你面前。在重难点的地方要放慢语速、加强语调,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

    其实,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教师只有把课备充分,思路厘清了,教法想明白了,教学时哪怕对着镜头,语言也会自然、流畅。

    四是作业少而精。对于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追求少而精,是进一步避免学生用眼疲劳的关键。作业的布置要讲究系统性原则,即教学内容与课后作业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根据学科特点,作业还可以采取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实践与探究相结合等不同方式。在学生没有配套纸质作业之前,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尽量不做,可用听说等其他形式代替的作业,尽量不安排学生写。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充分研究“学生的学”。学科教学内容是一个常量,要实现线上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就必须安排一些内容在线下完成。应该说,现在的在线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最好机会,也是教师改变“一讲到底”习惯的契机。

    教师课前可以把学科基础性、内容较浅显的编制成学习任务单,安排学生课前自学。这样“先学”的好处,一是可以把学生的“学”放到最大,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二是可以提高教师在线“教”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后,是带着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思考来听课的,教师此时的“教”如同拨云见日,点在困惑处,教在迷惘时,将大大提升“教”的价值。

    以学定教,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内容方面是指根据学生“先学”的效果,再决定“教”什么。“先学”之后学生学不会的地方,一般也正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教师要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教学时思路要清晰,环节要紧凑,引领学生体验豁然开朗后“一览众山小”的学习乐趣。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情境要尽量生动活泼,教学形式要尽量喜闻乐见,还可以借鉴一些游戏化元素,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兴趣。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教科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