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教师的信·王维审成长的常识:别误会了“优秀”
刚刚做老师的时候,我一直特别享受那种原生态的自由自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可以肆无忌惮地与学生争辩到吵吵闹闹;课堂之外碰到好玩的物件,可以没大没小地哄抢到乱作一团;异想天开了,就带着学生不顾一切地去探个究竟……直到有一天,我很敬重的一位老教师告诉我:“你很有能力,又很聪明,如果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几年后一定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老师。”
这让我一下子就有了输赢心。在此之前,教育对我来说只是踏进教室时的那一份快乐,那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清楚一个问题之后的畅快感。没有征服,没有竞技。但在我感到自己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教师之后,我便不能再单纯地享受教育,开始为自己暂时的落后而焦虑,为自己没有明显的进步而生气,开始有了那种不甘落后的不服气,甚至有了因未能超越他人而滋生的沮丧。我开始关心成为优秀教师必须获得哪些荣誉,去打探哪一种荣誉称号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获得。就这样,我在追求“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累,越走越难,越走越迷茫。我想知道:追求优秀不对吗?生命的意义不就应该是一步步走向卓越吗?
这是一位年轻教师写给我的一封信,除了上面的内容以外,他更多是谈自己现在的焦虑不安与走不下去的苦闷,并反反复复追问“为什么追求优秀这么痛苦”。那么,追求优秀有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职业,追求优秀肯定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像这位年轻教师一样,在追求优秀的道路上出现困惑的原因,应该是因为我们误会了“优秀”。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有先弄明白“优秀”是什么,才有可能在追求优秀的道路上神清气爽地成长。那么,优秀到底是什么?
首先,优秀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优秀需要“比”,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的关键在于和谁比,是向内比还是向外比。一个习惯于向外比的教师,他在上课时会更多地关注教学流程是否完美流畅,是否比同事的课更吸引别人的眼球,是否能够在优质课评比时拿到好的名次,而很少关注自己和学生的感受。当人有了非得把别人比下去的念头以后,内心就会被担忧、恐惧和不安所占据,生活和工作就会始终处于“战斗”状态,从而导致情绪上的不安与行动上的苛刻,甚至是简单粗暴与歇斯底里。如此,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优秀”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班级管理高效,家长和学校认可,学生却并不喜欢。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这些教师的教学成绩是由压榨与逼迫而来,那些分数里包含了太多学生的委屈和压抑。所以,真正的优秀是与自己比,与过去的自己比。这种向内的比较,看到的是小而持续的进步,引发的是深刻而有效的自我反思,收获的必定是自由而灵动的成长。也就是说,真正的优秀是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比昨天更好。
其次,优秀是人生的高品质状态。从自然的喜欢到不再纯粹的努力,竞争之心放错了地方,便徒增了许多疲惫和压力。许多人认为,优秀就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在努力之后达到人生巅峰,这实在是对优秀的一种误解。在更多时候,优秀只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是人在生活中显露出来的气质。比如说,我们认为一位教师很优秀,侧重表达的是他在道德品质、为人处世、教书育人中显现出来的成熟与完美,与他是不是特级教师、名师并没有多大的相关度。当然,功成名就也是优秀的一部分,但是优秀未必非得达到功成名就。所以,一个教师走向优秀的过程应该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教育生涯趋向完美的过程。逐渐改变人生中不尽如人意的缺陷,慢慢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心地善良、胸怀坦荡、能力精湛、理念超前的人,并让这份人生气质在平凡的教书育人中自然呈现,也就完成了优质人生的锻造。如此,优秀只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与平淡、普通等构成了人生的千姿百态。只不过相对来说,优秀是人生的一种美好形态,是众多人生呈现方式中的高品质选择。
最后,优秀是个人独特性的无限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价值。小草的优秀是匍匐于地面却能绽放浓郁绿色的倔强,大树的优秀是伟岸挺拔、直插云霄的冲天豪气。我们不应该要求出水芙蓉的莲花变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也不应该强求山坡上的野花变成风姿摇曳的玫瑰。对于世间万物来说,各美其美,各自守住各自的美,那就是最真实的美好。教师的优秀也是如此,知道自己是谁,明白自己需要的与愿意努力的,找到自己擅长的,一直做下去,长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也就完成了优秀的自我锻造之路。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研究那些名师的成长之路,他们并不只是单纯地在优质课评比中获过奖,也并非仅仅有着傲人的教学成绩,能够彰显优秀的恰恰是他们在某一个领域的独到理解和主张。比如,于漪的“教文育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等等。他们无不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专长,进行长期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正是这些独特性,才成就了他们的名家身份与优秀特征。
大概我们还可以用许多类似的语句来表达优秀的内涵,却无法一一把它们罗列出来。那么,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来解释优秀——优秀不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优秀不只是过五关斩六将,不只是超越他人、领先群体。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