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强健区域教育“骨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提起体育教师,许多人误以为上课就是带着学生蹦蹦跳跳。在有的学校,体育学科是师生眼中的“副科”。实则不然,体育与语数英等学科一样,有着系统的教学研究体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重视体育学科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抓好体育教师的培训,系统构建教科研训体系,在强健学生、区域教育发展“骨骼”的同时,真正落实“五育”并举。

    抓住学生锻炼时间关键点,让体育真正被重视起来。近年来,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要工作。在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下,的确有轻视学生体育锻炼的问题存在,这其中的关键点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保障学生锻炼时间是重视体育教育的前题。在这方面,厦门出台了多项措施。早在2011年,市教育局就“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门与学校签订责任书。同时,对未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区和学校,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和评先中“一票否决”。对擅自减少体育课、未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以及为迎考而擅自停止体育课的行为,追究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用好“两个手册”,高质量上好体育课。许多校长注重抓课堂教学,他们会不定时听课、巡课。但一节体育课该如何上,怎样把一节体育课上得有质量?这些问题却没有被学校真正重视起来。厦门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用好“两个手册”。

    市教育局要求体育教师上课要填两本手册:一个是课程教学计划手册,另一个是学生学习成绩手册。其中,教学计划手册是核心,是体育教师的备课手册。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像语数英教师一样,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每一堂课,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同时,我们要求学校体育课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以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并结合学校体育活动或社团,配套抓住“练”这个环节,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全方位提升体育教育

    用好激励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好激励机制是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厦门市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这些举措让体育教师在专业上有发展空间,带动了厦门市各学校体育项目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组织岗位大练兵以及教学技能大赛时,厦门市始终没有忽视体育教师这个群体。市教育局规定工作没有满五年的体育教师都要参加“五项基本功训练”,包括课标解读、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教学研究五项内容,让体育教师感受到专业是立身之本。近年来,厦门市每年都会选拔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缺席。如今,在厦门市体育教师中有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近20人、市专家型教师近10人。许多体育教师出版了个人专著,有的还发表了有影响力的论文。

    这些措施保障了体育教师的权益,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投入到专业发展中。在他们的努力下,厦门市体育教育基础得到巩固,许多学校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如厦门一中的游泳、厦门二中的足球、厦门六中的啦啦操、翔安一中的女排、海沧中学的排舞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