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扬州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逐步实施,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江苏省扬州市以智慧教育“三项工程”(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示范校、智慧环境示范校)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下一阶段,扬州市将以“四个智慧”,即智慧环境、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学堂为重点,大力实施“新时代智慧教育扬州路”计划,推进融合创新,提升应用效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扎实推进智慧教育“三项工程”建设

    继续落实好智慧教育“三项工程”创建任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以上的学校创成智慧校园,20%以上的学校建成智慧课堂示范校,80%以上的学校建成智慧环境示范校。

    智慧环境实现再提升。智慧环境是智慧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扬州市以智慧环境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从硬件建设向智慧环境建设转变、从高标准建设向高品质建设转变,不断提升学校智慧环境水平。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将学校文化与装备文化有机结合,建设自然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装备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智能终端设备。

    智慧校园实现再突破。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加快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建设目标。落实责任,力争创建高位优质均衡;提高站位,关注智慧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梳理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要素,强化每个环节的有效落地。

    智慧课堂建设再深入。以智慧教育应用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已创和在创智慧课堂示范校提供资源共享和平台支撑,着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一是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使用市智慧教育应用服务平台或自购智慧学习平台。二是在课程模式上下功夫,研究在新技术、新媒体条件下的课堂结构,研究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与学。三是在教学研讨上下功夫。以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为抓手,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关注课堂教学本身,通过多种方式采集学生数据,实现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状态的反馈和处理,实现智慧分析、精准教学。

    加快推进“扬州智慧学堂”建设应用

    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间的高效沟通和学生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2018年,扬州市开始规划建设“扬州智慧学堂”,为全市中小学师生终身学习、泛在学习提供服务,投资近2000万元的“扬州智慧学堂”平台已正式开通。

    深入了解智慧学堂建设的主要内容。“扬州智慧学堂”从师生教、学、管、评、考五个方面出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聚焦网络培训要素,变革新时代学习模式。重点打造学堂在线、学堂测练等八大核心模块,突出学习者中心地位,将课堂教学与线上辅导相融合,切实构建线上线下同步教学闭环,为扬州40余万中小学师生提供具有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研训、智慧家校服务等功能的网上学校。

    加强智慧学堂的建设与应用。积极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和整体谋划。积极发挥电教、基教、师资、教科研、人事等部门的力量,同时争取县(市)区教育局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大力支持。积极发动省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等积极参加智慧学堂授课,将授课视为示范课、公开课,并作为考核、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着力加强智慧学堂的应用与调研,将“扬州智慧学堂”精心打造成继“同步课程”“数字化校园”“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之后的又一个扬州教育信息化品牌。

    以融合创新提升智慧教育的应用效能

    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突出应用导向,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

    拓宽应用广度。突出应用重点,把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发力点,让智慧教育覆盖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提升应用短板,重点帮助农村教师和农村课堂开展信息化应用。拓宽应用范围,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使学习更有趣、管理更有效、决策更科学、评价更精准。

    延展应用深度。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的研究,大力探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努力培育体现扬州教育特色和水平、在全国具有标杆意义的应用典型。

    强化合作交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调动一切资源优先建设智慧教育“三项工程”,确保人、财、物到位;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协调共建的教育信息化开放合作新体制,鼓励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智慧教育建设。

    彰显内涵特色。把创新与特色作为衡量智慧教育成果的一把标尺。打造特色“名片”。动员全市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打造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项目,形成一批耳熟能详的扬州智慧教育“名片”。培育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