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十大课改新闻
2019年是教育改革走向深化的破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课改领域“大动作不断”,统编三科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覆盖、关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发布等,为教育改革走向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望2019年,我们特别梳理了这一年的十大课改新闻。
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在课改方面特别提到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健全国家教材制度,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同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提出运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教育改革,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2.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全国推广
2019年3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办公室主办的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场推广活动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拉开帷幕。巴蜀小学发布了特等奖成果《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该校用“学科内融合”“学科+学科”“学科+生活”等6个工作坊,立体呈现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在一所学校落地的系统解决方案。此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同时发布了特等奖成果,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5所一等奖获奖学校也共享了他们的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优秀教学成果凝聚了基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百花园中的杰岀代表,充分展现了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
3.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发布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建设体现时代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新课程,卓有成效地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提出六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二是优化课程实施,三是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四是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五是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六是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新课标,通过凝练学科核心素养,自觉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把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有效地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突出强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的同时,对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部署,关注影响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补齐长期以来制约课程实施的短板,增强改革的综合性,增强课程的生机与活力。
4.首个聚焦义教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印发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该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二是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五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新时代提高义务教育育人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劳动教育被认为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在这次出台的《意见》中被单独表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明确具体的时间和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此外,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也引起广泛关注。
5.义务教育阶段统编本三科教材全覆盖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编教材。这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30年的“一纲多本”政策。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统编本”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告别课堂成为历史。总体来看,统编三科教材更加突出了育人导向,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有机结合。
此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也于2019年率先在北京等6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其他省份也将陆续全面推开,计划2022年秋季开学在全国各地均启动实施。
6.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意见》从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具体要求,为培养新时代思政课好教师指明了方向。
7.3位课改先锋获评“人民教育家”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于漪(女)、卫兴华、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三位教育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改革先锋”。
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于漪曾提出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观点,对当时的语文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于漪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推动了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新一轮讨论,并使这场讨论最终在“人文性”上达成共识,写入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初中、高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高铭暄在刑法学体系结构、刑事立法、犯罪构成、刑事责任、死刑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有颇多建树,他全程参与新中国刑法立法工作,经历了一条艰辛的从“六经注我”到“我注六经”的学人之路。
8.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了“科学指南”
2019年11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该《纲要》充分吸收了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各地有关方面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新时代特征加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爱国主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根据《纲要》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等举措,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9.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取消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2016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中考改革,为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多次考试的压力,对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兼顾毕业和升学。
依据《意见》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