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学校活力的新生长点
◎人物小传
王昌胜:湖北省宜都创新实验学校、河南省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郑中国际学校校长,首届荆楚教育名家,著有《激励每一个人》等。
◎年度风采
作为职业校长,王昌胜带领管理团队持续探索学校发展系统,研发出协同化治理、生长型课程、分享式学习、多元化发展等体系。其团队立志“用研究推动学校变革,从而影响更多教师和学生”。
◎课改故事
多年来,我们的团队很少用“标准”一词。因为学校教育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个性化的,“标准”显得过于僵化。但我们发现,在学校发展中常常因为“标准”不明确导致发展进程缓慢,于是,我们开始反思到底如何看待“标准”。
虽然学校不是企业,不能做企业化的标准复制,但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立标”也不必遮遮掩掩。相反,各项工作有了标准,将给学校注入新活力。
管理就是服务,但为谁服务、如何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标准并不清晰。那么,有必要对学校各个服务岗位(行政岗位)职责重新梳理。以总务主任为例,应为哪些人服务,职责和定位是什么,服务内容和标准是什么,评价方式和对象是什么……
如何提供服务?我们明确了岗位职责、服务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方式,制定了一套标准化量规。这样一来,各项工作有了参照的依据。服务质量如何?服务对象要对其进行评价,这也强化了学校内部管理的横向链接。我们提倡扁平化管理,重心下移减少管理层级,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有“课标”为参照,但标准不够细化,对教师难以进行多元评价。于是,我们对照课标,就每个单元、每节课一一讨论制定出教学目标,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每节课的评价标准。备课时,对照课时目标先制定评价标准(检测题目或者问题解决),再设计教学活动,也就是逆向教学设计。这样一来,教师围绕“标准”来设计教学活动,即使是个性化设计,也是围绕“评价标准”的创造。有了“标准”保底,就不用太担心教学跑偏了。
以往,我们开发了许多校本课程,随着课程不断增加,师生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发现,在课程建设上做简单的加减法没有出路,于是我们尝试将国标课程(语数外体音美)各学科内容整合起来做乘法,即每个年级围绕“三心三力”的育人目标整合国标课程内容,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题课程,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更加彰显了课程的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