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察·汤立宏 ⑤课程质量保证:整体设计课程方案——兼谈《行走上海 阅读上海》校本课程的实践
当下,从事基础教育的校长、教师无不关心两个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前一个文件专门提出“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的问题,强调校本课程要实施严格的管理,通过“开发与实施指南”“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加以规范。文件还明确规定了国家、省级、县级、学校等各层级的具体工作目标及责任。
那么,学科教师层面的责任规范有哪些呢?我理解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落实文件精神,自觉接受关于课程的各项审议评估和监管监测;二是从课程建设的源头抓起,执行课程建设的各项规范,奠定校本课程从开发到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无论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还是开发实施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中不可忽略的责任是制定规范的课程方案文本,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规范要从具体科目课程要素的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科学设计做起。就国家课程而言,其文本样式体现为对国家课程内容的实施方案。以上海市虹口区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为例,我们近年来有效加强了区域层面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科学管理——每学年初,在学校课程计划制定和提交环节,各学科教研组必须基于相关学科国家颁行的《课程标准》,认真制定本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而就校本课程而言,由于这一序列课程建设的特殊性,其建设规范则通过制定不同课程科目的课程方案入手,强化其规范,把好校本课程的入门关。基于此,我们要求校本课程的每一具体科目必须在其顶层设计阶段,形成具体规范的《校本课程(科目)方案》。
制定《校本课程(科目)方案》,不可缺少的是构成课程的诸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具体体现在相关科目方案的文本内容之中,课程方案是对课程各种构成要素基于实践应用层面的统整性设计。承担校本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教师对具体课程科目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该科目的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
《校本课程(科目)方案》的制定需要教师以前瞻性的教育视野、充分的课程实施条件基础分析、科学的课程内容认知搭建、严谨的学习任务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评价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其要素构成有:
第一,要有课程基础分析。课程基础分析又可理解为课程(科目)的“开发背景说明”,它具体包括与该课程(科目)相关的地域或学校资源、学校文化特色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该课程的联系、课程(科目)的前期实践及实施准备情况、学情分析、该课程(科目)开设的教育价值等。
第二,要设计好课程目标。课程(科目)要体现新课程改革在学生学习发展上的三维目标。以《行走上海 阅读上海》这门校本课程为例,起初这一校本课程脱胎于语文学科的拓展、研究性活动,当这一学习内容逐渐形成特色时,我们开始了《行走上海 阅读上海》这一科目的课程目标设计。经过讨论、分析,修改后的课程目标为:通过学生的走访体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上海、认知上海,感受上海的城市气质和市民精神,进而爱城市、爱国家、爱生活;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改变语文学习方式,学会以拓展联系的思维、研究创新的方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感受学习中的过程之乐趣;在生活中涵养情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向社会,让生活走进课堂。
这样的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行走上海 阅读上海》这一校本课程应当达到的教育高度,既从学习的内容重点、过程方法角度描述了课程目标,又从学生学习技能、情感态度的角度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境界。
第三,要设计好内容结构。课程的内容应当聚集课程的核心主题,贴近目标指向。课程的结构则要强调诸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体现知识由浅入深的序列、由易到难的挑战。例如《行走上海 阅读上海》在初中、高中设计了相应的内容、单元架构和学习重点要求:初中以“感受这群精致的人”为重点,寻踪、探访上海城市的平民与精英;高中以“寻访这座海派的城”为重点,发现、解读上海城市的文化与底蕴。
这样的内容结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认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明,发现人文蕴藏丰富、形象鲜活蓬勃的多维都市上海,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上海、建设上海、奉献上海的豪情壮志。
第四,要设计好实施安排。课程实施包括该课程(科目)的实施策略、方法,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仍以《阅读上海 行走上海》为例,实施方式上,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体验与探究结合;实施步骤上,则强调全员参加、分步实践,对于相关主题的拓展、研究学习实行“10步骤”学习流程要求。
第五,要设计好学习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同样是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有效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总结、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反思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效学习,提升学习品质,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在《阅读上海 行走上海》课程方案中,我们设计了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学生主动评价与教师终期评价;评价内容为单元专题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有效的课程(科目)方案决定着课程品质,也关乎课程质量保证。建设、实施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我们都必须进行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细化,这是方案必须经历的“阵痛”。当然,优秀的校本课程往往是经过多轮实践的,需要重视实施过程中的总结、反思和完善。正是在一轮轮的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课程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校本课程品质的不断提升。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指导中心专职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