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学科·学派·学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从1990年认识叶澜老师至今,一晃已过去30年。在这30年中,叶澜老师率领团队以长达25年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促进学校的转型变革,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使师生得到快乐真实的成长。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叶澜教育文选》,正是叶澜老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成果的结晶。这套书由三卷本构成,包含了叶澜老师丰富而深邃的教育论文,敏锐而激情的教育报告,有趣而灵动的教育随笔,呈现出叶澜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学者永不停歇的学习与思考。三卷之间的内在逻辑可以用“学科·学派·学人”来描述。

    第一卷《方圆内论道:叶澜教育论文选》以教育论文为主。“方圆内论道”体现了一种清晰的学科自我意识。古有天圆地方说。第一卷叶澜老师主要是在教育学的框架下谈教育之道,无论是教育基本理论还是教育研究方法论,或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或是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对教育规律的论述,是具有时代精神和世纪特征的教育理论。而“学术自述”中的两篇个人回望,则是对个人教育生涯中呕心沥血且是智慧凝结的两件大事——“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和“新基础教育”发展历程的思想梳理和心路展现。这便使得教育文选有了明确的学科聚焦和理论主题。

    第二卷《变革中生成:叶澜教育报告集》以教育报告为主。“变革中生成”体现了一种动态建构的方法论视角。变革不是简单地革除旧物或否定以往,而是要生成,要生长和建构。也就是说,第二卷叶澜老师主要以动态的视角谈教育的变革,无论是世纪之交中国学校变革的研究,还是跨世纪“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或是当代中国教育学创建的研究,或是对未来的展望,都是在谈变革。这是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双向建构过程。特别要提到的是,第二卷是“教育报告集”,叶澜老师的许多思想是在观察、倾听、讨论中逐渐生成的。而且,叶澜老师的报告有一种特别的磁力,在温暖平实的叙述中有着深刻的直抵人心的思想力量。

    第三卷《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以教育随笔为主。俯,是俯身,是俯视,即向下看着大地;仰,是仰首,是仰望,即向上看着天空。但俯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悟出启示,悟出道理。第三卷主要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对话中品味教育和人生,是在“读”中“思”,在“思”中“写”。从这些优美深邃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叶澜老师的情怀和视野。如《感谢芦花》一文,从轻摆的芦花中读出了素雅和独立,读出了朦胧,读出了平常而又富有生命韵味的律动……正是因为叶澜老师有着对自然与社会的俯仰姿态和会悟自觉,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呈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人具有审美意味的日常生活。

    《叶澜教育文选》让我们看到了“新基础教育”实验及研究的过程,看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及生长的过程,看到了一位有情怀的教育学者的学术人生。

    (作者单位系广西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