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本化”打通教研“经络”
“以学校为基地”“加强校本教研”是新时代教研下沉的主方向。基地校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资源——充足的设备、师资、课程等。对“校不如班大”“一师全能”占一定比例的乡村教育来说,教研需要以资源互补的“校组合”为最佳方式。
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山东省高密市构建以学校需求为导向的乡村教研一体化机制,充分发挥乡本教研的携带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域内统筹、全面覆盖、精准到校”的思路,乡镇(街区)教研中心透析域内各校优势与缺漏,依托本区核心校带动各校共享共进。
构建乡本教研组。教研员是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各乡镇(街区)聘请市教研员为导师,构建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负责人的专兼结合的乡本教研组。同时,遴选责任心强、教研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教研队伍,提升团队活力。
作为课改的指导者与推动者,教研组成员根植于各校课堂,引导一线教师突破“施教者”的角色,以“施教者+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主动捕捉教学中的亮点,让教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同时,市教科院定期通过教学调研、示范引导、听评专讲等方式,解析、转化教学理论,总结、分享改革经验,为乡本教研提供专业性指导。
组建学科研训群。条件薄弱、生源不足、师资紧缺是困扰乡村学校教师发展的客观条件。在乡本教研组的基础上,以学科为单位,每个乡本教研组分设5-8个研训群,依托名师工作室成员带领教师举办多元化培训,为乡村教学资源的多渠道开发、教育质量的多角度提升储备能量。学科性、综合性的集中研训让不同专业、不同水准的教师,在共同研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汲取智慧,反省并调整自我,实现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各研训群成员从新教材实施、新方法探索以及学校实际等方面出发,反馈现实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科研训群汇总梳理后,有针对性地组织问卷调查,采集真实数据;聘请上级教研专家剖析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制订具体的教研方案,责任到人,行动入校。
成立片区小联盟。教学规模小是难以将教研“重心”降至学校的根本原因。“小规模”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甚至是制约整个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乡村小学比较多、覆盖面比较大的乡镇(街区)来说,如果每次教研活动都全体行动,又会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各校的教研实力与地理位置,市教科院鼓励规模比较大的学校除参与乡本教研组活动外,还可与附近学校结成片区小联盟,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互相帮扶、协同发展。
除自发组织外,乡镇教研组还有计划开展联盟校送课、联合实践课、专业教师走教等活动,解决域内大部分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学生少实践难等问题,在联动互助中实现交流互补,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
开展多元乡本教研活动。双向预约教研是高密市开展教研的创新举措。在连续几年的实践中,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乡乡的差距。在具体操作中虽然有许多校际间的预约活动,但一般都是市直校、各乡中心校等具备一定教研实力的学校之间的联合活动。乡本教研为双向预约带动全市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全面发展创设了新条件。
各乡制定《加强中小学“预约教研”活动意见》与《预约教研域内联合机制》,或者是乡教研组发起乡际间预约,或者是乡中心校发起结对式预约,或者是域内个别小联盟发起片区联动预约……菜单式、订单式,流程细化步步到位,一校承办,多校受益。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自主性,在乡教研组的鼓励下,有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打破学校界限,自愿组建项目研究工作室。各项目组设计层次性研究活动、特色课程,乡教研组组织各科教研员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时探寻解决方案,条件成熟时推广实践。
在乡本教研中,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教研有着别样价值,但信息设施不齐、专业教师不足又成为其发展的局限。为此,乡教研组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作用,将研究方案、学习素材、实践成果等及时录制微视频进行发布,实现一得众人用、一优众人仿的线上线下双轨教研。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