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谈课题研究不宜“寻根问祖”
时下,又到了课题申报的季节,有关部门把课题研发的通知下发到各基层学校。不少教师跃跃欲试,但看到课题研发要求不免打起了退堂鼓。因为许多课题有着严格的身份要求,不是谁都能参与的。比如,有的课题规定正高级教师才有资格申报;有的课题需要查询申报人的学术经历,曾经出版过哪些学术著作,发表了哪些作品等。
这不免让人费解。课题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寻求解决之道,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面向未来的研究。没有相关研究经历和成果就不能搞研究?研究成果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也不宜成为参与新课题研究的必要依据。这项填写说明本就不该设置,如果再成为研究新课题的“梗阻”,就更没有必要。
有的课题申报虽然没有强制申报者的身份,但必须由参与此类课题申报的人推荐才行,这也毫无道理。没有“名家”推荐,就不能申报课题?这也有违课题研究的应有之义。因此,希望相关部门为广大基层教师打开课题研究之门,做好以下几方面服务。
课题申报当随时随地进行,随报随审,随时可以结题。教育课题研究是伴随教育教学进行的,“研”“学”“教”当同步进行、同频共振,不能教学是教学、研究是研究,把二者割裂开来。只要教育教学有了问题,教师愿意研究,并且愿意用“课题”方式进行,相关部门就应随时接受,并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指导如何研究,从哪里发力,让“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助力。
课题需要管用才行。课题是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因此对于基础教育类的课题不能看“外表”,而是要看实效。研发的问题是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招、硬招,能不能指导教学,这才是判断课题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课题能否结题的标准。
课题的呈现方式必须有说服力。课题成效如何,价值在哪里,不是写报告就行,而是要把研发的过程、理论基础、实践价值讲清楚、说明白,成果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并在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实现共享,让价值最大化,得到同行的认可,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才能算是真研究。
课题认定必须公开化,杜绝暗箱操作。课题就是研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往往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评审机构要把评审标准、评审过程、评审小组成员产生过程、评审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能想当然地认定,更不能随随便便结题。
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常态,每一项教育教学行为都是研究,备课是研究,课堂教学是研究,课下辅导是研究,社会实践也是研究,研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作为课题研发的主管部门要做好课题研究的顶层设计,引导基层学校和教师愿意研究、乐于探究,让课题研究成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助力器。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