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吉德林法则”优化空中课堂
疫情突如其来,起初我们还是有点慌乱的,虽然在此之前学校也开办过网上课堂,但一想到这次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学校的硬件设施显然不够,而且不少学生家在农村,甚至还有偏远山区的,家里根本没有学习的移动终端;教学方式是全新的,能否有效组织好,大家心里没底。
现在回头再看,从最初的慌乱到中间的冷静,再到现在的从容,“老师在家教,学生在家学”这种未来感十足的教学模式竟然成了现实,深感欣慰。
我明白,快速起跑的代价必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吉德林法则”告诉我们,把问题写出来就等于解决了一半。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问题、认清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梳理了如下问题,如网络技术问题、无教材问题、授课方式问题、特殊学生问题等,梳理出问题清单后,通过集思广益制订解决方案。
作为校长,坚持听课、巡课是我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工作。我大约听了三个年级总共90余节课,既感动于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厚,又敬佩他们信息技术操作的娴熟,也为学生学习的认真感到欣慰。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有的教师上课期间出现鸡鸣声或孩子叫喊声,有的教师课已经讲了10分钟,技术终端却无显示,有的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播放不出来等。在学生方面我也发现,有的学生随意进出,有的学生随意发送与课堂无关的信息,有的学生不认真对待测试,还有部分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学情调查,发放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表,就教学内容、难度、课件、作业以及学习效果、效率等进行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中课堂”各环节与操作流程等都已稳定,教学与管理等工作运转正常。
今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再次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如何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成了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核心素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少内容是无法通过教科书直接教给学生的。在这场突发的疫情面前,我们要把疫情变成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等,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月5日,学校发布《襄阳四中“空中课堂”教学反思征稿启事》,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空中课堂”教学反思大讨论。在反思稿件中,语文特级教师、副校长王立合的《如何让“空中课堂”不“空”》文章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让课堂内外“连”起来;全国英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刘红云在《一节好课的标准》一文中说,一节好课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要让自己的课堂“有人、有料、有趣、有变”;数学学科室主任梁中强的《在高中数学网课中实现手写过程的部分做法》一文,既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又化繁为简、具有实际操作性。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们从开始的茫然失措到调适心态、转变思路,教师化身主播纷纷上线,给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更验证了我们“快速起步,先让课堂完整起来”“直面问题,再让课堂完善起来”“注重素养,最终让课堂完美起来”的构想是正确的。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