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写作的魅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写作,写作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变化。
一是让我理解文本解读要具有“作者意识”。
与写作要有“读者意识”相对应,我认为文本解读需要有“作者意识”。何为“作者意识”?就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试着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揣测、想象、推敲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比如,朱自清的《春》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写景,比较两文可以发现,作者的观察视角是不同的。
《春》一文,作者站在儿童视角进行观察,笔下所呈现的文字无一不是孩童眼里的景象。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动感闹腾、调皮活泼的,所以我们读到了“坐着、躺着、打滚、捉迷藏”等喧闹的场面,读到了“偷偷地钻”“太阳的脸红了”“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调皮可爱的样子,读到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温柔与呵护。它让春天里的一切显得活泼可爱、生动有趣。
《济南的冬天》也写景,“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两个句子都着眼于色彩,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把雪后的济南写得很美,并富有生机与趣味。但因为作者是站在成人视角观察的,文字里自然就没有儿童化的调皮和活泼,而是一位成年作者冷静观察下的画面。
像这样从作者的写法进行探究,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不同表达效果,又能让他们明白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因此文本解读的“作者意识”探究,具有指向写作内核与本质的意义。
二是学生成了我的写作对象和读者。
我最初的写作属于文艺、率性的浪漫写作,后来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一强项为教学服务,于是开始向专业化写作迈步。2018年,我和几位年轻老师合作完成了课题《基于“助读卡”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并获得市二等奖。这给我带来了勇气,2019年我们继续前行,又申报了《基于体校特色的初中语文活动+课堂设计与实施》课题。
基于课题任务,去年我几乎每天都在做一件事——记录课堂、记录学生,到目前为止我记录了《〈雨的四季〉活动课构想与任务操作》《我们的哥德巴赫猜想〈再塑生命的人〉导入环节记录》《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解读》等十几篇教学实录。作品有的已发表,有的记录在网络上。我把这些文章发在朋友圈、家长群,还有的在课堂上分享。每次与学生分享,他们都特别开心,学生黄梦媛说:“自从美美老师来到我们班之后,我觉得语文课是这么有趣,我一定要把语文学好。”
我以写作为基石,把写作思维运用到教学中,以一个写作者的身份观察文本,思考“作者意识”;又在教学中把读写融于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再让课堂教学变成文字,教师、学生成为作品中的人物,增添了语文课堂的神秘感与诗意,让学生对语文课充满向往与期待。这就是写作给我带来的变化。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