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扎紧师生个人信息的“安全绳”
近日,一则警方通报让疫情防控期间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凸显。据青岛市公安局通报,胶州市民微信群里,一份中心医院出入人员名单被公布,内容涉及6000余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3人因此被问责。
毋庸置疑,个人信息采集有利于疫情检测和动态防控。除上述信息以外,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学校还收集了师生的健康码截屏、手写签名、出行记录、网络定位等信息,建立了“一生一档”电子包。师生和家长拍照、扫码、截屏就能完成无接触信息填报,学校疫情防控的智能利器大显身手。
然而,在大量暴露的个人信息面前,几乎可以拼凑起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身份图谱”,让人不寒而栗:师生、家长信息一旦被泄露,极有可能会带来商业营销骚扰和网络诈骗风险,导致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如果有相关病例信息被公开,可能会对学生升学体检、就业和师生日常生活带来二次伤害。
早在2月4日,中央网信办就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疫情需要而收集的个人信息,要合理公布和使用、强化技术防护。因此,学校更要扎紧个人信息的“安全绳”。
宣传引导,源头负责。有人担心信息泄露,在填报信息时故意模糊身份属性,漏填、错填身份号码、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数字,导致信息失真,派不上用场,因此收集个人信息时,要提前告知师生、家长该信息的收集用途、收集方式、保存方式,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的信息收集部门或个人,法律意识和保护个人信息意识淡薄,将收集的信息发到班级群、家校群,导致信息公开,面临泄露风险——尤其是有疑似、确诊病例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社会恐慌,所以收集信息时,务必做到源头负责,收集人与被收集人单线联系,材料单独保存,单向上报。
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学校在收集信息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约束收集者,制定信息收集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二是规范收集行为,杜绝含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的聊天群收集、在线文档收集行为,杜绝入校门填报的信息被他人拍照、复印留存,堵住二次收集传播的口子;三是杜绝非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发布的扫码填报;四是在家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公示、发布个人信息,相关信息要做适当的打码处理。
及时归档,到期销毁。在大数据时代,学校收集师生个人信息便捷高效,但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时刻在变化,如果部门间缺少沟通整合,就会出现“滥收集”现象。因此,各部门在收集信息后,要及时分类归档,专人管理,建立目录。下一次收集信息时,先对已有档案审视、研判,在整合、提取、修改、删减、增补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一事一表、一表多用、一表长效。疫情终会过去,而据此需求收集的信息必须做好销毁处理工作。学校要进行源头倒追程序,逐级销毁电子文件包、纸质档案包,删除相应的信息公开材料。
总之,疫情防控期间扎紧师生个人信息的“安全绳”,需要做到宣传引导,源头负责,广泛真实汇聚信息;需要做到妥善保存,合理使用,规范有效管控信息;需要做到及时归档,到期销毁,科学细致处理信息。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二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