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微信表情敲出师生代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东潮州一名学生在微信群里向教师询问作业时,随手发送了两个“敲打”表情。这位教师认为该学生发送的表情不礼貌,有殴打自己的念头,称学生没家教并责令写检讨。

    微信交流基本是文字的对话,而微信表情符号的引入,打破了文字对话的生硬与呆板,也让文字有了更丰富的言语生命。

    “敲打”是微信常用表情,这个表情包含着调皮、活泼、可爱的意味,也是朋友、同事、同伴之间平等与亲近的表达。即使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敲打”对方也并无恶意,不是传统意义的拳脚相加,而是善意的提醒、警示。学生在微信群里发送两个“敲打”表情,实质上也是给言语对话加点活泼的气氛,将其视之为要殴打教师,绝对夸大其词,要求学生写检讨书,更有小题大做的嫌疑。

    试问,如若同事之间言语夹杂“敲打”的表情,这位教师还会大发雷霆吗?还会发生彼此冲突,形成紧张气氛吗?恐怕,彼此双方,一笑而过,视之为玩笑罢了。将言语的主体换成学生,学生发送两个“敲打”表情,教师为什么却深感芥蒂,视之为大不敬?

    “敲打”表情的双向解读偏差,正是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学生欲对教师开玩笑的亲近,教师却对学生冰冷式的远离。而这样的代沟,是师生关系不对等的真实体现。

    在教师眼里,师道尊严、教师权威容不得半点侵犯,教师给予学生的印象都是严肃的,教师可以“敲打”学生,而学生“敲打”教师绝对是大不敬,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在微信群里公开发送,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挑衅,必须严厉制止,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维护教师的尊严。

    对学生“敲打”表情的发怒,是教师对身份与地位的过度敏感,也是师生关系不平等的隐形折射。可以想见,在教师释放的管理信号之下,还有哪位学生再敢跟教师开玩笑,哪位学生在教师面前不小心翼翼,备感压抑?或许,这就是教师想要的结局,却在无形中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避而远之。

    教师受到学生尊重,并不仅仅靠职业身份,更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靠专制、管制、压制形成的教师权威,只能催生学生的趋从,而无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毕恭毕敬的背后,或许掩藏了诸多不易发现的问题。

    “敲打”的微信表情,没有什么大不了,教师的权威并不会因此而消减。恰恰,教师对待“敲打”表情的态度,却犹如给每一位学生的头上悬了一把“锤子”,让学生感到恐惧与压力。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