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为生成预留空间
特级教师谈教学·朱道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亦然。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充分预设是促进精彩生成的前提条件。
据说,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为了上好《秋天的怀念》,竟然准备了9种导入方式;湖北省特级教师余映潮为了上好《夸父追日》,阅读了40多万字的相关资料。这都说明深度备课、充分预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曾与青年教师同上一节课《功》:备课时,分别查阅了初中和高中4个版本的教材和教参,后又查阅了“说文解字”对“功”的解释,同时还学会了用篆体来书写“功”字。上课时篆体“功”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并提问式导入:物理学又是如何定义“功”、如何描述“用力地工作”这一成效的呢?由此展开教学——
人类历史上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蒸汽机的发明。人们为了研究蒸汽机的工作成效,就开始定量分析:把一定重量的水或煤炭从竖直的井底提升若干高度,综合研究它们的工作成效,于是就定义了“功”的概念——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同时,学生了解到了定义“功”的物理学史。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就初中学生而言,好奇心强,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我们在预设教学时一定要兼顾“直观性”教学原则。
精彩的生成不是空穴来风,而源自备课时为生成预留的空间。我在教学《汽化与液化》时曾这样导入: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两个词“水蒸气”“汽化”。这是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后的预设——总有少数学生写错这两个词,尤其是“气”与“汽”,不少学生含混不清。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甲乙两组展开了激烈争辩。
甲组学生:水蒸气是由水变来的,因此水蒸气的“qi”应该有“三点水”;
乙组学生:水蒸气本来就是一种气体,为什么要给它“三点水”呢?
乙组学生:我问大家,水蒸气有颜色、有形状、有气味、有味道吗?
乙组学生的质问让甲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是啊,我们根本就看不见水蒸气,就是因为它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但水蒸气是由水变化而来的啊!
乙组学生继续追问:水蒸气虽然是由水蒸发而来的,但已经没有水的特征了,它只具备气体的特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而“汽化”的“汽”是描述水蒸发为水蒸气的一个过程,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气体的“气”,“汽化”就是由“水(氵)”演变成“气”的过程。
这样的争辩太精彩了。这种精彩生成源自教师的预设,这样的预设是深入研究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结果。
不是所有的生成都会给课堂添彩,也有可能会给课堂添乱。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和机智的判断力,从容而淡定地解决偶发事件。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我曾读到这样一则案例:
一天,我教孩子们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小柳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
“老师,课文里多了一个字。”
“多了一个什么字?”
“多了一个‘铁’字”,他很自信地说:“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班长斩钉截铁地说……’班长名叫斩钉截,后面不是多了个‘铁’字吗?”
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笑得前俯后仰。小柳见大家这么一笑,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十分尴尬。
从此,小柳再也不愿举手发言了。
面对糟糕的生成,应如何处理来化险为夷呢?我们当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斩钉截铁不是班长的名字,而是一个成语,表明班长说话的态度;可以告诉学生:班长后面可以是班长的名字,也可以是描述班长说话的情绪、态度;甚至可以告诉学生:中国人也有叫四个字的名字,如东方不败、西门吹雪……但这些都是基于文本的解释,缺少站在学生角度来观照。也许,我们解释得越清晰,这位学生会感到越狼狈。如果老师走到这位学生面前亲切地说:老师当年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你这么可爱的疑惑。也许这样的关切就可能化解学生的尴尬。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洪湖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