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课堂为什么说“堂堂清、日日清”需要扬弃
“堂堂清、日日清”牵动着每一个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神经,已经成为学校约束教师,教师和家长要求孩子的潜规则。大家似乎都把“堂堂清、日日清”看成了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的一个标准。而实际上,“堂堂清、日日清”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用它来要求教师和学生,并以此作为衡量教与学的标准,就难免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
“堂堂清、日日清”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常常以“今日事今日毕”要求孩子的学习。因为缺乏适切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家长对学习科学也缺少必要的认知,所以除了让孩子勤奋,似乎别无他法。
当前,学校教学多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授课者的目标就是追求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通常教的方面完成了,而学的方面却很不理想。
家长经常叮嘱孩子:上课一定认真听讲,当天事情当天做完,不能拖到第二天。家长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
于是,没有学生怀疑“堂堂清、日日清”是有问题的。殊不知,“堂堂清、日日清”是很难做到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做到“堂堂清”是有挑战的。一方面一节课下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另一方面即便有学生学会了,也可能只是浅表性、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课后缺乏必要的练习、巩固,课堂上学会的课后就开始遗忘,再好的课堂教学也做不到仅凭一堂课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彻底“清”了。
较之“堂堂清”,“日日清”同样是困难的。一是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当天的作业不容易做到;二是也没有足够时间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巩固。即便有时间,对于学习而言,仅仅靠当天巩固是远远不够的。当天学会的,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也会遗忘许多。否则,为什么教师总会给学生布置重复性的课外练习呢,经常在复习课中反复巩固前面的教学内容呢?
更何况,如果做到了“堂堂清”,为什么还需要“日日清”呢?如果做到了“日日清”,为什么后面还有“周周清”和“月月清”呢?
不可否认,让全部学生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有些课是可以做到的。不过,所谓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只是当时达成。把学生暂时达成教学目标称之为“清”,是不妥的。
“堂堂清、日日清”与“因材施教”
“堂堂清、日日清”在一些学校被奉为成功经验,吸引了不少学校去观摩学习。其实,无论怎么做,在我看来,“堂堂清、日日清”都算不上创新的教学理念。
学校是为社会提供智慧、输送人才的源头。作为创新的教学理念,必须在人本关怀和教学的技术含量等方面有所建树。
试问:“堂堂清、日日清”以学为本了吗?“堂堂清、日日清”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吗?能给学生增添什么核心素养?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吗?符合什么教育和心理学规律?
在我看来,“堂堂清、日日清”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没有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思维。在注重学生素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它的存在是要被质疑的。
首先,“堂堂清、日日清”违背了“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哲学原理。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从哲学的角度看,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是“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要求教者必须量体裁衣,根据学生能力确定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
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在学生这个内因上想办法。教者应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其内因发挥更大作用。学生想学了、会学了,教师再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就容易有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堂堂清、日日清”违背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
“堂堂清、日日清”忽略了同一个学生也会有情绪变化的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能力的不同,消化、理解的时间是有差别的,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这不是因材施教。
再次,“堂堂清、日日清”是违背认知规律的。从不会到会,再从学会到掌握牢固,是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的,绝不是一堂课或一天时间就能够完毕和结束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第一个描述学习曲线的人。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最后,在教学实践中从来没有“堂堂清、日日清”的事实存在。我们都知道,教师在实施新课前都要对旧课进行复习,会学习的学生,每天晚上及之后的时间里,也都会对学过的课程进行复习巩固。
在中小学的各科考试中,能够得到满分的学生是极少数。而这个极少数也并不是因为“堂堂清”就能够得到满分的,他们一定是在课后下了功夫。
一些创造了“堂堂清、日日清”经验的学校,学生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也不能简单归因到“堂堂清、日日清”的功劳。
“堂堂清、日日清”会有副作用吗
做不到的事,违背规律的事,硬着头皮去做,就会产生副作用。
副作用一:“堂堂清、日日清”会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个消极的暗示。他们认为课堂上学会了,学习就此结束了。其实,学会后面还应该有练习、巩固、应用等。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聪明的学生,课堂学了就懂,但考试则常出现已经学过的知识却不能得分,就是这个原因。
副作用二:“堂堂清、日日清”会给学困生造成压力和打击。
“堂堂清、日日清”的学习周期是45分钟和一天。但能在45分钟或一天里完成学习任务的,仅仅是少数优秀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本来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有不懂的是正常的。现在每节课、每天都要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清”的,另一类是不能“清”的。许多学困生在“堂堂清、日日清”中过关失败成家常便饭。遭受打击的次数多了,压力的持续累积,不仅会紧张、焦虑、自卑,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堂堂清、日日清”把学会限制在一堂课或一天之内,而学困生可能在稍长一些时间里才能够完成。所以说,在一定的意义上,学困生的许多失败是“堂堂清、日日清”这样的伪命题造成的。
副作用三:“堂堂清、日日清”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与学生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况下差异还非常大。同一个学生,其身体和情绪变化也不能忽略。
基础不好的学生,课堂内容当天不能搞懂是正常的。即使基础好的学生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课堂不能搞懂所有学习内容也是正常的。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显然缺乏对学生差异的尊重。
副作用四:学生学习被动,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堂堂清、日日清”是关,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过关。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就难免陷入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学习过程不讲方法,不讲质量,一切为过关。学习以死记硬背、模仿为主,归纳、探究的成分就少了。
被动学习者是被迫学习,被迫的结果就是抗拒。学习没有乐趣可言,就会讨厌学习。对学习的长期抵触和抗拒,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一些学生高考结束就扔书、毁书、卖书,到了大学就旷课、上网打游戏,可能源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让学生对学习有了严重抵触和抗拒的心理。
创新需要较多的思考和潜意识的参与。“堂堂清、日日清”的课堂节奏快,学生在课堂来不及深入思考。思考的少了,人的潜意识被调动的就不充分,所以关于学习内容的灵感和创意就少了。长此以往,受损的就是人的创新能力。
副作用五: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清与被清、查与被查是一对矛盾。我们经常看到报道,许多教师面对各种检查会有抱怨。其实,学生面对教师的各种检查也是有抱怨的。
学生堂堂接受检查、天天接受检查,时常会有压力和焦虑产生,怎么可以对造成他们焦虑的老师有亲近感呢?
教育部规定,小学每个学期只能举行一次考试,初中每个学期只能进行两次考试,就是想通过减少对学生的检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了“考考考”这个法宝,“堂堂清、日日清”就变成另外一个法宝,是一个比考试更频繁的给学生增加压力、逼学生学的行为和手段。
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的学习。给予适切的帮助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但是“堂堂清、日日清”给学生制造的压力过于频繁,学生就会对学习反感,师生关系就会疏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