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我和我的“小魔怪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有一只4岁的“小魔怪”,他鬼马精灵又让人觉得奇怪,他在我不知道的时候欢乐地背完了元素周期表,他用稚嫩的笔迹画出了电路串联图,但是他每次涂色的时候都不能很好地将图画完成。

    其实我还有一群青春期的“小魔怪”,他们各有各的精彩和让人捉摸不透的奇怪,他们会在作文里不加掩饰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他们也会把喜欢的老师做成各种奇怪的表情包用来聊天。

    因为这些孩子,这个世界总是能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惊喜……

    班里最安静的那个美男子,他在自己家工厂空地里喜欢玩漂移;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她曾经因为特别恐惧被超越而紧张到需要服用安眠药;班里最不起眼的那个男孩子,为了保护离异的妈妈在偷偷学习散打……

    或许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另一面,我们总会忍不住想去纠正,我们会觉得“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样子”,可是哪个孩子又跟教科书里的标准是一模一样的呢?

    总会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啊,都没有童真了。是他们真的没有童真了?还是我们对童真的理解不够呢?

    那个看着老师早读时咳嗽,课间就悄悄给老师塞润喉糖的孩子,她是真实的。难道那个因为老师批评了就有情绪的孩子,就是不懂感恩、不知回报的“妖魔鬼怪”了吗?

    那个榜上有名的学生奋笔疾书的样子是招人喜欢的,可是那个在教室后排偷偷研究无人机原理的孩子,就不是上进的孩子了吗?

    在现实里,一个可以凭借兴趣偷偷把元素周期表都背下来的4岁小孩子,或许会让人觉得有点可爱。我们仔细想想这可爱的结果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怎么可能会错过幼儿园午休的时光呢?他偷偷背诵的时候,有可能会干扰其他小朋友,这个时候的他就该被痛揍一顿来“改邪归正”吗?

    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理想环境”的教育,我们也给了自己太多的童真滤镜。我们要的似乎不是真实的童真,我们要的是“我以为”的童真。学生都已经更新换代许多年了,可是我们对“童真”的期待却坚守着几十年前的标准。我们眼前的这些学生,他们出生的时候智能手机就已经普及了,我们居然还在指望着通过不让学生接触手机来实现“防沉迷模式”。如果我们把不玩手机和电脑当作“孩子该有的样子”,那是孩子的悲剧还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我们能做的是在面对现实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工具,而不是向着推进下一代的“信息技术的退化”而努力。我在教室因为找不到东西转换课件而忧愁时,班里的小男生随手递给我一个手机的U盘说:“老师用这个吧,直接读取很方便。”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可是这个刚上初一就能考过弱电八级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个完全乖巧听话的孩子呢?当他们有自己的光彩时,他们都会有不够“孩子”的一面。

    我喜欢我的“小魔怪”,看到了他们真实的一面之后依然喜欢他们。我喜欢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阳光下笑起来特别明媚,更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路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哭着依然往前走。如果我们热爱学生是带了滤镜的喜欢,那孩子体验到的成长可能也是虚幻的。

    我们幻想着童真是“以德报怨”的相处之道,可他们已经拥有“正义是有边界的”新时代童真。我们以为他们应该是阳光下奔跑的少年,他们却拥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我们期待他们度过“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童年时光,而网络早已让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和我们一样消息灵通。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就不可爱了吗?这样的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可爱。

    少些自我设限的期待,我们也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美好。让孩子长成自己,在不雷同的生命形态中期待着百花齐放的未来……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华樾实验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