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程观:引领劳动教育实践方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劳动锻造身心,能让人在简单、踏实的工作中找到安定感、满足感;劳动提高创造能力,青少年通过创造性劳动,积累创造经验,提高创造智慧,形成强大的创造能力;劳动培养奋斗精神,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始于劳动。

    劳动课程观影响劳动育人成效

    劳动教育价值观决定劳动课程观,劳动课程观指导劳动教育实践,对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劳动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创新,但现实中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劳动常常窄化为参与简单的体力劳动,成为与脑力劳动、日常学习无关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还被等同于技艺学习、娱乐活动、惩罚手段。

    正确的课程观才能引领正确的教育行为与活动。“天地间万事万物,一切的一切与学生生命成长有关的认知和活动的总和,都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课程内容”。因此,包括学校劳动课程在内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管理课程、人际关系课程、食育课程、自我管理课程等都是学生生命成长课程。我们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要把劳动作为一项能锻造人格品质、实现生命成长的重要课程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这样的大课程观才能引领学校劳动教育不断创新和深化。

    当前,有不少学校通过探索构建了除常规学校劳动外的一系列特色课程,如职业体验课程、餐厅家政课程、美食节课程、种植课程、洗手间志愿服务课程、进城下乡课程等,真正实现了从教室走向校园、家庭、社会的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也从单纯的说教走向亲身体验、实践创新,从单纯的“体力活”走向学生生命成长、传承劳动文化。

    以课程实践促进劳动素养提升

    劳动课程指向培养每个学生的劳动素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同时通过以提升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从人类劳动属性和人类生存需要的素养角度去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力争做到两者相互补充,并力图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设计课程体系,立足劳动教育最终指向的结果——学生的劳动素养,开展学校劳动课程实践探索。

    生产技术劳动课程。职业体验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进行一天的职业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走向校园的卫生保洁、公物维修、安全保卫、宿舍管理、值日校长、校医保健等不同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充分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掌握各项职业劳动技能,学会团结合作,懂得感恩,能更加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学校。

    餐厅家政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利用一天的时间进入餐厅进行家政课程体验。通过洗菜择菜、操刀加工、烧锅起油、擦拭洗涮、盛饭盛菜等劳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制作食物,并乐于服务他人。

    种植课程则是每个班级成立学生种植委员会,主动认领校园内一块田地,自己动手除杂草、清理石块、翻整土地;选择菜籽,研究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组织播种;进行浇水、生态施肥等管理养护;收获的蔬菜由种植委员会分发给同学带回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社会公益劳动课程。美食节课程每年10月进行,美食节从发动到成果展示历时半个月,从美食文化的宣传了解到营养知识的学习掌握,再到忍不住去校园“美食街”大展身手,整个课程体验传承了中华美食文化,提升了学生组织领导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营销技能,增强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意识。

    进城下乡课程主要在暑假开展,学生城乡结合自愿组建活动小组,进行为期4天的进城下乡课程。每个小组都要到乡村同学家里住2天,下农田、干农活,体验农家生活,参加一次村民委员会会议,研究农村农业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到城市同学家里住2天,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现代工厂,开展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城市生活,研究城市发展问题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田野的淳朴芬芳、城市的现代文明,让学生在新鲜的体验中收获成长。

    自我服务劳动课程。洗手间志愿服务劳动课程则利用学校洗手间,面向全校公开自愿认领,有志愿管理的班级需要提交洗手间管理项目书,明确管理标准和责任分工,经学生会审核通过后实施。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洗手间的文化、添置相关卫生设施、每天大课间动手打扫清理卫生,学生会每天进行验收达标,后勤中心每月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全体学生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大幅提高。

    在劳动中提高学习的效力

    劳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而且将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体脑结合,能够提高学习的效力。我们通过实践真切感受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价值。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了现代新生活的态度与方式,不仅能自信快乐地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有能力、有勇气开启今后的幸福人生;学生在不断动手操作中,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自己改进劳动工具、劳动发明制作等活动,手脑并用,极大地开发了创造潜能。

    当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人生精彩,可以想象民族的复兴梦也将在他们手中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