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观从“我”出发的生命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是基于生命的生长、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自我价值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在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活动中,生命教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小学里的生命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呢?

    我与自然——强调认知和体悟,凸显“小我”

    这个层面的生命教育强调对生命过程的认知,“我”作为一个渺小的生命体而存在,生命教育的课程渗透要关注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命的过程与更迭,尊重生命的存在与成长,珍惜生命的拥有与幸福,遵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树立保护自然保护家园的责任。

    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存在。戏剧课程通过“我”扮演不同的大自然的角色,认知每一个生命体的客观存在;故事课程通过“我”的环游历险记,感受每一个生命体独特的使命和意义;创意课程通过不同形式畅想自然界和“我”经历的种种,感受自然的恩赐和惩罚,树立保护自然的责任。

    平和看待每一个生命过程。“种子”课程认知生命的过程,比如“我”是一片叶子,从一粒小种子长大、枯萎;“我”是一条小鱼,从鱼卵中来;“我”源于一个胚胎等,无论“我”是谁,都会经历死亡,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是一次美丽的绽放。生命的更迭是生态平衡的必然,“我”要用可续持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切。

    感恩每一次生命的拥有。亲子课程感恩生命的拥有,比如通过“孝”文化活动让学生懂得父母赐予“我”生命的不易,理解生命角色的唯一性以及“我”和家庭关系的建立,从而懂得感恩,萌发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我与社会——强调理解与内化,渗透“大我”

    这个层面的生命教育强调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我”追求一种“大我”的精神超越,生命教育的课程渗透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行动,通过周围的人和事审视生命的意义,挖掘人性的真善美,拥有健康心理,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

    理想与信念教育是生命的高度。除了学科课程渗透之外,名人课程帮助学生萌发“我”要成为和他一样优秀的人;主题鲜明的电影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我”作为祖国一员的骄傲,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民族自豪感,立起爱国之志,提升生命的高度。

    道德与品质教育是生命的厚度。从生活细节、良好习惯中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现实生活给生命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比如疫情中涌现的典型人物事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懂得付出是一种爱,学会爱他人、爱生活,努力追求幸福的人生。

    我与自我——强调反思与升华,回归“本我”

    这个层面的生命教育强调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回归到心灵的“本我”,生命教育的课程渗透要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意识能动性,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和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文化传递,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推动自我觉醒,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了解自我的价值,激发自爱与被爱、自我尊重与被尊重的能力。

    在互动交往中寻找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要打破学校知识教育的壁垒,让学校与社会相融合。多彩的研学课程、丰富的社会实践让“我”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比如干枯的小树需要“我”去浇水,父母需要“我”的陪伴……学生从社会交往中认识“自我”的角色,明晰“自我”的职责,了解自我的价值,从而学会主动爱己爱人。

    在文化传递中提升生命的价值。“我”是中华儿女,所以“我”是历史发展、国家兴旺不可或缺的一员。生命教育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于每一个学生心中,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有强烈的生命归属感,提升自身的价值,凸显生命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蒙、唤醒,而不是灌输,更不是塑造。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用爱心感化孩子,唤醒他们的生命认知,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拥有善良的本性,感悟生命、热爱生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实验学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