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常态下的三个“假如”
在前疫情时期,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授课,师生面对面上课、有限使用电子设备成为学校的常态。到了疫情时期,班级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空中课堂也以线上教学为主,电子设备开始全面使用。尽管疫情使我们被动面对,但我们还是发现了教育的新潜力: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主播,在家上班、网络办公成为现实。而对于孩子来讲,亲子式的运动、家庭式的学习也使他们和家长更加亲近,实现共同进步。
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提出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理念,在今年的抗疫路上,我们从方案到动员、培训、教研、管理、反馈、调整、保障、总结和辐射多个方面入手,做到全面到位,感慨颇多。每周教学简报满载着集体的教研智慧和动人的教师典型,学校的云家访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同。个别教师在农村,由于网络不通、缺乏设备,需要在邻居家蹭网才能备课,而身处疫区的几位教师心系教育,录制微课视频、信件以身传教。
复学后,其实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重视,比如错峰教学的进度,错峰上学、放学、就餐引起的作息时间安排问题,人文教育、团结协作、生命教育主题开展,学生沉迷游戏、心理问题、学生评价等。
尽管有遗留问题,但我们还是对新常态有了基本共识,比如线上线下教学的整合,更科学地讲应该叫重构、融合,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家庭教育阵地功能得到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极其重要,而学校的管理方式可以更高效、更灵活。这些学校的新常态能变成常态吗?在期待新常态之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下:家长、学生和教师。
假如我们是家长。家长首先会提出既然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学习,私塾是否可以合法化,能够放心地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吗?我能不能在家管孩子而不用在单位上班?当然这里的核心就是我会教育孩子吗?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学习型社会需要有学习型的家庭组成,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假如我们是学生。既然教学时间可以灵活,网络学习更加高效,既然以全球为课本,处处皆课堂,那么初中一定要读三年吗?两年行吗?在上网课时我发现我更喜欢隔壁班的教师,如果我要求换教师行得通吗?我要用电脑学习行吗?我今天想在家学习不去学校,可以不给我记旷课吗?当然,这里的核心是我到底学会学习了吗?
假如我们是教师。因为学生可以更多跟家长学习、跟网络学习,我们的地位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在家上班而不用到学校去吗?如果今天有500人听我的课,而平时两个班只有100人听我的课,那么我的工作绩效是否要重新核算?有些教师在农村网络设备比较差,农村也缺教师,如果这些成为新常态,我们是否有更多的城市教师必须去农村上课?还有教师在研讨中提问:假设我在网络学习,而其他学校听我课的学生比我自己学校学生还要多,而我的编制在我的学校里,那我还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吗?
这些都需要求解。我们不是要将疫情逼迫带来的新常态回到过去的常态,而是要将疫情形成的新常态变成未来的常态,这一点可以做到吗?让我们继续向新常态的方向努力。
(作者系广东省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执行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