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视窗发挥教研室区域教育“造血”功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研室作为教研的引领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推动薄弱学校发展的切实举措,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惠及各校,让教育薄弱地区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使学校、师生得到长足发展。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研室针对全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将重心下移,构建以片区和学校为中心的研修体系。通过送教到家、片区研修、项目研究等研修活动,加大学校、师生参与教研的范围和力度,最大限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骨干引领,送教到家。教研室对全区教师综合素养进行整体评估,成立了不同层面的骨干教师团队;根据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成立了不同研究内容的“主题团队”。两个团队的教师尽量不重复,以确保其参与教研的专一性。两个团队整体构建“4+3”团队体系,“4”即学科学术委员会、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教师及新教师,分别承担学术引领、指导、传播、实践的任务。“3”即3个学科主题团队,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主题教研活动、送教到薄弱学校等。

    为了增加教研、送教的针对性,各团队通过网络问卷对薄弱学校开展摸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了解其薄弱点,根据需求确立研究专题。为了提升适用度,我们把教研的内容分为理念分享、教材解读、课堂展示、专题讲座、主题论坛等形式;为了增强研修效果,我们采取体验式研修形式,引领教师从传统的研修旁观者转为研修的参与者和组织者,通过研修活动中的任务驱动,引导薄弱学校教师参与研修全过程,使其在切身的体验中获得成长。

    片区研修,帮带传承。教研室发挥团队力量送教到家的同时,致力于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以共同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愿景引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内驱力。我们将区域学校进行校际重组,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以片区研修的形式带动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发展、教研能力提升,从根本上解决薄弱学校的教育问题,满足其成长需求。

    我们对全区学校进行异质分组,每组为一个片区。每个片区9所学校,强弱搭配,将区域内薄弱学校分散到不同的片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对片区研修的内容和形式,我们也进行了多次细致研讨和部署,确定了“一轮两步三环”的活动流程:“一轮”指一次研修活动;“两步”指每次研修分两步走,先研再送;“三环”指每步都要进行三个环节的活动。“研”要经过“自研—组研—区研”三环,“送”要经过“送教—评教—反思”三环。活动中,研究主题的确定以薄弱学校需求为主,课例研讨采取同课异构或同课再构形式,研修方式遵循“人人参与”原则,尤其片区内的薄弱学校,必须参与出课或主题发言。共同的研修愿景和规范的研修流程极大保障了帮扶活动的高效,达到了“师生互惠、城乡齐进”的效果。

    项目跟进,长效治本。团队和片区的研修活动独立性强,每次一个主题可以有效解决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点”上的问题。而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长期跟进、直指源头才能治本。我们以项目研究为抓手,把送教和片区教研活动做成区域的研修课程,让教育帮扶成为教研常态。

    首先,我们根据团队和片区活动中对薄弱学校的跟踪和观察,通盘考虑帮助其确立学科教学发展方向,紧扣薄弱点设立研究项目。如针对学情和学习内容确立“农村学生习作教学研究”项目;针对教师队伍发展确立“农村学校教师分层发展的实践研究”项目;针对个别薄弱学校开展了“一对一蹲点包校”项目……学校教师组建项目团队,区骨干教师担任项目导师,规划、跟踪、指导项目研究。通过对项目研究的全程跟进,把好的教育资源分享给薄弱学校,同时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研究力,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因为疫情我们又开发了对薄弱学校的线上教研帮扶。通过腾讯、钉钉课堂等平台进行研修过程直播,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教研话题讨论,让薄弱学校通过网络便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进而参与研究、得以成长。为确保帮扶的效果,教研活动平均每周2-3次,全区薄弱学校教师参与度达100%,惠及全区学校师生。薄弱学校在教学教研、备课上课、师生发展等各个层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