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思政新格局
在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的启发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尤为重要和必要。学校不断强化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之间的上下协同联动,建立立体式、网格化的课程思政培训机制,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动力“输入”每一名教师;同时,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等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平台,帮助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也让思政课教师设计适应授课对象专业背景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并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从“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中外文化交流史”到“数学分析”“物理化学”“财政学”,再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游泳”“水彩画”“楷书”等课程,每一门学科都经由思政课程体系的浸润,内容更加丰富,导向更加明确,评价更加多元,真正实现了全过程育人。
与此同时,学校及时组织全校性专业课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鼓励教师设计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专业课教师尤其是38位课题主持人及其研究团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进行实践研究,找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的途径;学校和各教学单位通过组织定期集中培训、小组讨论、网络学习、教学参赛等方式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使教师掌握了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使课程思政真正与平时的教学相结合。2020年,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数百名教师报名参加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63份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出版了《春风化雨思与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打造海量资源“互联网+课程思政”发展平台,线下实践和线上深化同步推进
为了增强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供交流经验和研讨问题的平台,学校组织了全校性课程思政说课大赛、教学设计和教学赛讲、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决赛;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暨公开示范课”活动,参赛课程包含基础课、专业课等各类课程,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主办了“山西省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思政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了课程思政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在此期间,学校注重强化与社会的内外协同联动,建立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的协同育人机制,如邀请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杰出校友许军则举办专场报告会、典型案例宣讲等活动,引导教师将身边鲜活的案例作为课程思政素材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邀请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教育硕士导师等,用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进一步擦亮师范底色。
同时,秉承“互联网+思政线上课堂”建设理念,学校搭建了“互联网+课程思政”学习平台,成立了校级“E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指导、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视频分享、课程思政专家讲堂等线上系列活动,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拓展了课堂育人的内涵,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由原本零散的、自发的个体化的育人行为转变为系统的、自觉的、有组织的育人行为。同时,平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可重复的线上学习属性,智能、亲和、便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增强了课程思政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也为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还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推送思政特色品牌内容,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园地,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格局。
拓展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知识传授和方向指引同步推进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要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出台系列政策,定期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对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效果良好的教师实行奖励、表彰,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教学资源分配及年度业绩考核、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如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不断强化工作考核力度;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突出课程育人评价要素,把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推进思政教育进教案、进课堂、进试卷、进学生头脑,逐步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目前,学校在所有49门专业课中实施了课程思政,使全校2万多名学生置身课程思政育人生态体系与教学体系之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成才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增效专业学习,有了显著的进步;使专业课与公共课实现了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育人。在全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主题征文中,共有4名学生获三等奖、22名学生获优秀奖。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学校以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为契机,在夯实知识传授基础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西部建设和服务乡村基础教育。4年来,学校主办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的讲座报告共计52场,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上发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课程建设方面,开设了“陶行知教育思想”课程,从传承“行知精神”、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等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富有示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方面,学生在陶行知思想的熏陶下,在乡村教育实践中历练,逐步形成师范情怀;2017年至2021年,顶岗支教学生达2197人,涉及11个院系,遍布山西省14所县区乡镇中学,形成了“高校—政府—乡镇中学”多元协同条件下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职业选择方面,毕业生积极踊跃奔赴西部,到边疆、到艰苦的地方去建设祖国、奉献青春;近4年学校共有184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担任过校、院系学生干部的占比为70%;2021年,学校西部计划志愿者达69人,创历史新高,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等地,其中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人、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1人、赴西藏自治区7人。学校4次获得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的称号。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抓手,已经在学校师范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中凸显成效,成为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创新点。
几年来,太原师范学院通过“六个一”系统同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基本解决了课程思政育人常态化、规范化教学保障体系缺失的问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强、缺乏思政育人交流平台的问题,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不能很好落地、无法与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问题,以及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缺乏各专业特色课程资源与案例示范的问题;成功地建构了全校性课程思政育人制度性教学保障体系,开发了完整的课程思政育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形成了一套富有师范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使课程思政不再是“一时一事之事”,并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用制度与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现实问题。学校相关做法和经验被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未来,学校将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深刻把握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培养的总成效和“三全育人”的大效果来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在深化制度改革评价、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和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上持续发力,加大课程思政改革力度,逐步构建育人导向与制度建设相统一、专业教师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新格局。(赵怡 孙建清 邱智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