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放理念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
1月11日,广州市教育局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市花卉研究中心等34个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的代表,与各区教育局、局属学校代表围坐在一起,齐商共议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育人之策。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次劳动教育专题会议,正是广州市教育局落实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的一次示范性会议。
2021年广州市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同时,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列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借此契机,广州市教育局秉承“以实践活动为核心统领、以劳动能力为自我实现之基、以劳动育人为社会之源头”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三动”“六举措”的主要实施路径,“三动”即政府驱动、学术推动、市区联动;“六举措”即顶层设计、育人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品牌活动、资源整合。凭借对外交流的区位地理优势、城乡结合的自然资源优势、馆企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优势,广州市扎实有效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技能,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习惯、观念和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幸福和创新灵感。
政府驱动“有高度”:
顶层设计富有前瞻性、育人模式体系健全
广州市的劳动教育工作谋划早、部署早、设计早,各项工作制度探索早、试验早、推广早。正是这些“早”,绘就了广州市劳动教育的蓝图,形成了指导纲要、指导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多个具体措施为一体的顶层设计。2021年,广州市修订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指导意见(2021年修订)》,印发《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市级层面指导纲要——《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随着工作的推进,广州市建成了完备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包括劳动素养评估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实践成果交流平台和多个体验式劳动赋能基地:出台《广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把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体验探究和调查研究等情况作为评价内容,采取写实记录、评语评价和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等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记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为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或参考;规范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初步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校园小农田”建设学校147所,联合农业部门支持首批近490所学校参与“城市小菜园”工程建设;遴选认定100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组织117所学校开展中草药种植劳动实践活动;组织1.8万余名普通高中学生开展学农劳动实践活动、1600名学生开展随机预约劳动实践自由行活动、96所学校2400余名学生结对共建劳动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市中小学劳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定期举办劳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学生劳动成果评比活动,搭建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示平台,初步形成有评价、有课程、有交流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明确了全市推进劳动教育的重点。
学术推动“有深度”:
课程体系具体全面、师资队伍配齐配强
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广州市紧抓不放的一项工作,由此形成了必修课程、校本课程、融合课程与多个劳动主题实践活动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市教育局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青团多方馆校合作,研发劳动教育课程,编写出具有广州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劳动》,在全市169所学校开展了试点,正逐步向全市中小学推广使用;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学校劳动周”劳动实践活动,建立“一校一策”劳动清单,探索实施“一周一家庭劳动”行动,形成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全市劳动教育的落实明确路径。
广州市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有专家指导团队、教学教研团队、专兼职师资团队和多个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加入与搭配而显得“筋骨强壮”。他们发挥高校等专业机构的专业学术力量,为全国多个劳动教育先进地市搭建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成立市、区劳动教育专家指导小组,联动11个区级教研机构、多个学校劳动教育科组;各区100%配置了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成立劳动教育科组,形成劳动教育教学教研团队;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担任劳动课兼职教师;开展三级(市级、区级、校级)、三维(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劳动教育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广州市通过培育优秀劳动教育骨干教师保证人才到位,保障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市区联动“有宽度”:
品牌创建特色鲜明、资源体系一体衔接
广州市的劳动教育形成了区区有特色、校校有亮点、人人有特点的态势,多个劳动教育品牌活动亮点频出。如越秀区以非遗文化为主开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首届劳动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从化区以农耕活动为主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海珠区以科技劳动为主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涌现出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广州模式的劳动教育品牌形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校遴选工作的开展,中草药种植、中药香囊制作、膳食营养烹饪、美育劳动实践等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视频征集活动,让一批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涌现出来;中小学科技STEM劳动教育暨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让科技带动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以评促劳”,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形成跨学科融合、跨文化融合、跨区域融合、非遗传承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劳动教育亮点创新,形成“一区多品”“一校一品”“一生一案”的广州市劳动教育品牌格局。
如此成绩的取得,与广州市劳动教育资源体系的“紧”密不可分。紧,就体现在开门办劳动教育、把各相关方紧密“捆绑”在一起。在广州,劳动教育形成了政家校社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校际联动和多个发展共同体相联动的资源体系。政府、学校、基地、家庭、社会五位一体有效衔接,各方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劳动教育主体作用。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市教育局召开的今年第一次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工作座谈会,就是推动构建相关高校、职业院校、国有单位、公司企业、非遗工作坊等劳动实践场所开放的共享机制,以有效缓解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正是贯彻落实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的具体举措和有益尝试。
广州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内劳动实践,并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区劳动;许多学校纷纷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劳动实践一日体验活动”“劳动实践深度体验活动”。广州市打造了以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个区级劳动实践基地和多个劳动教育基地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基地联盟,有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综合实施、适应时代,促成劳动教育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