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健康应“疾”先锋
埃博拉病毒,最开始由猴子传染给人类;登革热病毒,通过蚊子从马或者禽类传播给了人类;鼠疫,传播源是老鼠……近年来,由动物病原引起的人类流行病在全球多地暴发。
“动物与人,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一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70%的人类病原体来源于动物。只有把动物疫病的源头问题控制住了,才能控制人兽共患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刘秀梵分析,我们不单要考虑人类的健康,而且要考虑动物的健康,要把生态环境的健康当成整体来对待。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我们不断地意识到,在关涉社会公众健康的事件中,科学家所充当的角色尤为重要。作为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刘秀梵曾说,“如果科学家的发声不谨慎,很可能会给社会大众带来恐慌”。
1965年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留校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刘秀梵带领科研团队始终挺立在动物传染病学研究的前沿,秉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大健康”理念,溯源探本、精研深究,研制出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新城疫基因Ⅶ型灭活疫苗等多种新型疫苗,获批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易专业 寒门“学霸”缘结兽医
时光回溯到57年前的深冬,江苏省高邮县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农民十分焦虑不安。原来,他们仅有的三头“宝贝”牛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严重。可不要小看了三头牛,在那个年代,它们就是生产力的代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牛大夫”到了。
这位“牛大夫”,就是刚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的刘秀梵。冒着雨雪赶来的刘秀梵仔细查看了牛的病情,发现它们口吐白沫躺在地上,生命垂危。原来这些牛长了虱子,为了灭虱,农民用农药和凡士林混合,配制了膏剂给牛涂上,没想到有机磷农药毒性太大,牛皮肤吸收后随即出现了急性中毒反应。诊断明确后,刘秀梵赶紧将牛身上的药膏清除,并打了特制的解毒剂。
“几天后,中毒的牛就康复了,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出诊,也是第一次独立应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考验。”说起这段往事,刘秀梵历历在目。然而,在与兽医专业结缘之前,刘秀梵曾三易专业,求学经历一波三折。
1960年,刘秀梵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县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立志当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西安交大电机系。“你为什么不填高一点儿呢?”刘秀梵是班上的尖子,班主任建议他填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于是,刘秀梵听从班主任的意见,改填了志愿。
在那个年代,高考成绩不向考生公布,直到1983年,江苏农学院在清理教职工人事档案时,才把他的一份高考成绩单归还他:物理100分,数学97分,英语90分……全部6门功课平均分超过85分。
刘秀梵这才知道了自己没有被中科大录取的原因。“当时打击不小,自我感觉考得很好,后来才知道是名额的原因。”原来这一年,重点大学招生改革,包括北大、清华及中科大,均将名额分到了学校,中科大名额只分到各省立中学。而靖江县中学只是一所县中,学生成绩再好,没有名额也上不了。
不巧的是,大学第二年,苏北农学院的无线电专业撤销,刘秀梵便转学了农机。谁知道,第三年,农机专业也撤销了,刘秀梵不得不第三次作出选择。“当时有农学、畜牧、兽医三个专业可以选,”刘秀梵回忆说,“很多人对兽医不了解,有偏见。但兽医专业是当时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里还有一批学术造诣很高的老师。自己也做了很多权衡和思考,知道兽医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便主动选择了兽医专业。”
刘秀梵来自农家,选择兽医专业,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1941年,刘秀梵出生在江苏靖江的一个农家,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六七岁大的时候,刘秀梵就担起了家中力所能及的农活。
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让刘秀梵很早就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懂得了人生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1957年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考上县城的高中,家里的负担也随之加重。
“我现在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在靖江县中学寄宿,每个月的伙食费大约7元钱。每逢我回家拿生活费,父母经常是从村子这头借到那一头。”刘秀梵说。
刘秀梵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父母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刘秀梵说,“他们就希望我能靠自己的努力,过得比他们好。”家庭的贫苦、父母的勉励,让刘秀梵从小就养成了刻苦自律的习惯。
刘秀梵的高中时期正值“大跃进”运动,学习之余体力劳动也增多了。“那时候很多课都靠自学,劳动结束了虽然累,但自己看起书来还是津津有味,一些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记得有一次考试,数学三门课代数、几何、三角我都考了满分呢。”刘秀梵回忆。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这一消息让还是高中生的刘秀梵激动不已,崇尚科学技术,励志科研报国的理想,从那时起就植根在他的心中,并且一生追随。
在苏北农学院读书期间,每逢节假日,同学们多是外出踏青欣赏美景,而刘秀梵却自己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抓住这用功读书的好时间,心无旁骛,如饥似渴。大学5年中,有一个学期,他竟然没出过一次校门。
大学期间虽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他并不满足于考试的分数,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增长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他主动学习外语,收听中央台的对外广播,练习英语听说读能力,到大二期末,他已能轻松阅读专业英文原版教科书了。大三时,他又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学德语,大四时已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德文科技文献。
“我阅读了国外很多关于兽医的文章,读兽医也是希望可以改变大家对兽医的固有偏见。”刘秀梵说。
1980年10月,机遇来叩门了。刘秀梵以全省选拔考试第一的成绩,作为访问学者公派美国留学,他先后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所研修。
破冰研究 铸利剑“擒”流感
“平时人们吃鸡,总习惯于把‘鸡屁股’切下来扔掉,但对于鸡来说,这里却有它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刘秀梵解释,鸡如果得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会产生免疫抑制,使抵抗力下降,而且还会大批死亡,所以这种病俗称为“鸡艾滋病”。曾几何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疫苗,不过时间一长,这些疫苗的保护力就逐渐下降,鸡的免疫力也会越来越差。
法氏囊病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毒,在不同宿主系统传代时很容易变异。经过无数次实验,刘秀梵带领团队终于通过交叉传代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疫苗毒株。
刘秀梵的破冰研究离不开他在美国学习期间养成的“泡”实验室习惯。“当时每天工作12—16小时,周末也不休息。”除了选修与兽医和医学有关的课程外,连轴转的他还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正是这个读起来略显拗口的专业术语,成了刘秀梵大半辈子的科研“羁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物质生活匮乏,刘秀梵在国内的月工资是80元钱,而到了美国,国家一个月就要给400美元生活费,“我觉得这是很不容易的,是国内的老百姓供养了我”。
“刚到美国,帮我办手续的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看到我的简历,就说,‘哦,你是学兽医的’,便称我为Doctor(医生),而称其他的访问学者为Mister(先生)。”只是这一点点的不一般,就让当时的刘秀梵倍感欣喜,“在国外,兽医是个很受尊重的职业,念兽医很了不得的。”
1982年11月,访问结束,刘秀梵回国。回国后不到3年,刘秀梵率先将单抗体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的研究和控制。他研制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7种病原体不同表位的单抗100多种,这其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单抗已成为国际血清分型的标准试剂。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3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些年,禽流感时不时地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其实,早在20多年前,刘秀梵就和“禽流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突然在全国暴发。“我们学校有个校友是上海大江公司的总经理,他们公司是一个集养殖、饲料和食品加工的联合企业,年饲养肉鸡6000万只。该病毒很快传遍公司所有的种鸡场和肉鸡场,损失巨大。校友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在确诊治疗该病的同时,我们也加快了该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的步伐。”刘秀梵回忆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