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杨柳青年画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南开区咸阳路小学学生涂年画。晓宣 摄 “风筝魏”非遗传承人魏国秋和南开区咸阳路小学学生一起将风筝放飞蓝天。晓宣 摄

    █“双减”在行动·学校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教育部新闻办 刊社 合办

    

    “放学时间延长2小时,不用再‘翘班’接娃了。”

    “在校写完作业,再也不用‘开夜车’了。”

    “学校配置了每天不重样的课后‘营养餐’,再也不用疲于奔波培训机构了!”

    ……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天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让学生和家长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5%以上,教师参与率达到96%以上。

    天津聚焦课后服务内涵质量提升,打造高质量、特色化的“升级版”课后服务,推动课后服务从“有”转“优”,持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切实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

    筑牢“支撑点”,高位推进强机制

    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天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拿出令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课后服务作为“应答题”和“必答题”。

    中央部署“双减”工作后,天津把“双减”工作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专班统筹、教育主体、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推进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全市“双减”工作会,听取汇报,研究思路举措。明确要求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认识和推动“双减”工作。

    从河西到北辰,从津南到河北,从静海大邱庄到蓟州古渔阳……自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市“双减”工作专班负责同志深入全市16个区40多所学校,实地调研、指导、推动学校“双减”工作。

    在调研基础上,市“双减”工作专班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了16个区“3+1”工作统筹机制,设立市内六区、环城四区、新五区等3个“协同区域”和滨海新区1个“试点区域”,实施课后服务“重实效、提质量”专项行动,形成了市级抓总、分区域协同落实的工作格局。

    如何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如何落实?围绕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天津构建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出台了10余个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文件,为课后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

    同时,天津依托教科研部门启动了“中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情况阶段性调查”项目,对区域、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与阶段性评估,帮助学校及区域形成了《“双减”工作实施情况“百日”总结报告》。

    找准“立足点”,拓宽渠道补需求

    “把角从这里插进去”“这里要翻转过来”……在西青区王稳庄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志愿者正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歼-10战斗机模型。有个孩子高举自己的作品:“老师,有一天我定能驾驶这样的战斗机护卫祖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去年10月,天津师范大学建立了课后服务送教入校的长效机制,13个学部(院)与西青区13所中小学结对联系,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丰富资源。

    为更好地将“高校元素”引入中小学课后服务,不断拓宽课后服务优质资源供给,天津出台《关于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 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建立中小学与高校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建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体系,更多融入红色育人元素,强化思政引领,统筹全市1384所中小学与高校院系协同共建。

    静海区台头镇教育服务中心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聚力合作,携手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课后服务时光。每周二,天津工业大学15名学生活跃在台头镇7所中小学校,给学生上美术课和形体训练课。该镇中小学生还3次走进天津工业大学,开展参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等活动。3次交叉观摩、4次交流座谈、16次义务授课、336小时的累计授课时长,令全镇2800余名学生受益。

    此外,依托“天津市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天津建设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资源库”,进一步扩大线上优质资源供给,满足学校对优质课后服务资源的多样化需求。累计访问量超过200万人次,惠及津城百万师生。

    狠抓“发力点”,“五育”并举促发展

    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天津不断加强教育与文旅、体育、科技、共青团等部门的协调对接,制定引进优质校外课后服务资源的指导性意见,汇集全市对中小学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科普基地、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强化体育锻炼,丰富美育活动,补足劳动教育,多措并举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

    日前,一场名为《百年风华正茂 迈向新征程》的音乐会在天津青年宫举行。伴随“双减”应运而生的青年宫学生管弦乐团与天津交响乐团的演奏家联袂进行首场演出。

    “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为团属校外教育阵地,天津青年宫积极联系各区教育系统,开展有针对性调研互访近10场。当发现基层学校有乐团建设需求时,便一边帮学校组建社团,一边为有专长的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天津青年宫副主任李青介绍,目前已与和平区教育局交换合作备忘录,并将优质项目送入10余所中小学,同时为学校提供剧场免费服务和主题展馆参观服务。

    蓟州区各级学校依托区内3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3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及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教育五子成才的窦燕山故乡就在蓟州区西龙虎峪镇。该镇以传承“窦燕山文化”为主线,镇内8所中小学组建社团37个,让窦燕山文化大放光彩。每到课后服务,该镇初级中学学生在“燕山书苑”,习字、剪纸、诵读经典。与西龙虎峪镇烈士陵园一墙之隔的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师生每周四下午都会清扫陵园。

    勾勒点染,白描涂绘,直刀挑刀,细磨上漆……在河东区香山道中学的葫芦研习室内,天津第四代“葫芦庐”传人赵洧及其团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非遗传统文化。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神采飞扬。“我们还开设了武术、雕刻等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香山道中学校长董爱华介绍。

    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天津组织编制了《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菜单》,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纳入整体设计。在“劳动教育”菜单下,天津市教委共推荐编织等十三大模块的劳动技艺,包括包饺子、制作窗花等近40个项目。“体育”菜单则按照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级,推荐了运送水果、翻山越岭等34个游戏项目。“美育”菜单分为表演和美术两个大类,包括故事大王、藏书票园地等10个项目。“双减”背后,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回归初心,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更加突出。

    做强“根本点”,激活队伍提质量

    落实“双减”工作,关键在于教师。

    为了解决好教师的“关切事”,抓强队伍的“根本点”,天津率先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拨款+服务性收费”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合理劳动所得。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选树课后服务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将参与课后服务情况纳入其中。完善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关爱机制,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用情激励,用心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为持续保持教师队伍这支“双减”主力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和平区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实行“温暖四点半”上下班制,同时实施素拓课程AB岗,保证教师休息时间。和平区中心小学建立“暖语制度”,学校领导定期与教师进行谈心,为教师解疑难、办实事。宝坻十中秉承“幸福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做学生的“学业指导者、生活陪伴者、精神引领者”。教师们全身心投入课后服务,教学生制作冰糖葫芦的副校长、手把手带学生解剖鲫鱼的德育副主任……在教师们的感召下,在该校交流的外校教师也主动请缨,承担西点制作等课程任务。

    此外,天津还聚焦“双减”要求,紧扣“课程、教学、作业、考试”等育人关键环节,开展109场“精品教研”系列活动,形成“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生态,指导教师应教尽教。同时,举办近百场“学校作业设计展示交流”“高质量作业设计”主题大赛、论坛等各层面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