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提升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视农民素质提升,提出“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本文就此分析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编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提升,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进行部署,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只有7.1%,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只有1.2%。农村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成为乡村振兴的“阻力”。

    提升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振兴乡村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可以通过谱好“产业兴旺”曲、唱好“生态宜居”歌、作好“乡风文明”诗、写好“治理有效”书、绘好“生活富裕”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谱好“产业兴旺”曲,关键在于乡村“作曲家”的谱曲水平。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积累和创造物质基础,是乡村实现长远兴旺发展的基石。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亟须解决:一是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不足;二是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乡村产业难以对接城市产业;三是乡村产业科技贡献率不足,传统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四是乡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严重滞后,转型升级压力大;五是乡村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缺乏地域性、特色性优势。以上乡村产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因此,乡村产业要向现代化转型、向科技要能量、向质量效益看齐、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实现这些乡村产业的未来目标需要现代化的乡村劳动力来支撑。所以,提高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乡村产业精英、提高乡村人才综合能力,是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乡村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局面的内在需要。

    唱好“生态宜居”歌,重点在于乡村“歌唱家”的歌唱水平。生态宜居是乡村的最大特色,也是相较于城市的最大优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草长莺飞等多元要素是构成乡村“生态宜居”的底色。然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底色”褪色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提高乡村群众受教育水平,依靠教育的塑造功能转变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宜居培植成乡村的“摇钱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作好“乡风文明”诗,根本在于乡村“诗人”的抒写水平。产业兴旺铸“身”与乡风文明铸“魂”,分别构成了乡村振兴的物质面和精神面,乡村振兴要“身体与灵魂”同时在路上。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农民是主体,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幸福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足够的精神动力和积极性。可以说,是否建成乡风文明,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败。乡风文明建设要以农民为主体,只有农民的文明素质提上去了,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建设新乡村文明才有可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教育在其中大有可为,通过心灵的感召、道德的教化、科学的说服,可以让农民由内而外地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因此,提升乡村农民的素质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建成文明有序、热情活泼、民风淳朴、求真求美的文明乡村,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写好“治理有效”书,核心在于乡村“作家”的创作水平。乡村要振兴,需要有效的治理来助力和保障,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的质量、速度、效益才越有底气,乡村振兴的“底盘”才越稳。乡村振兴要依靠广泛的民心民力民智,有效的治理是凝民心、聚民力、集民智的重要手段,治理有效是为乡村振兴聚集关键要素的法宝。有效治理需要体制机制设计和治理方法的科学化,而实现这些科学化最大的力量源泉来自广大的农民主体和基层干部。《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提升农民主体的参与水平和质量,提升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是治理有效的应有之义。

    绘好“生活富裕”图,基础在于乡村“画家”的绘画水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仅靠外力扶助是不行的,靠外部经验的“拿来主义”是不可靠的,靠传统的发展方式、产业模式、经营路子是不可取的,靠自身双手蛮力是不够的。提升乡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乡村就业创业者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经营素质、科学素质、治理素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塑造有足够的能量供应。 

    我们要分梯次有重点地提升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

    基于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现状及乡村振兴的需要,可从以下方面分梯次、有重点地提升乡村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

    全面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水平,提高乡村整体文化素养。基础教育不仅传授知识,也是一项“文化进万家”的工程,是提高乡村文化素质水平的关键之举。当前,上不起学、没学上等已不是乡村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而提升质量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意见》提出,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第一,应深入开展城乡基础教育对接帮扶行动,城乡基础教育的质量差距关键在教师资源,可以通过城乡学校、教师对接帮扶,提高乡村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升乡村教师教学素养。同时,建立覆盖全科的名师远程课堂,提高乡村基础教育优质课堂覆盖率。第二,开展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乡村校舍、设备、教学资源改善计划,提高优质硬件普及率。第三,着重解决乡村教师的“培、引、留”问题,在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深入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人才基本盘。《意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深入推进农村的职业教育,是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人才基本盘的必然之举。第一,着力建设涉农学校专业、强化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等的开发与设置。乡村振兴要向现代化转型,专业教育也要紧密联系乡村振兴需要进行调整和开发。第二,开展职业教育兴乡育人计划,乡村发展具有区域性特色,一县一乡都可能存在发展基础、先赋条件的差异。因此,各地职业教育应将乡村特色教育项目纳入办学实践,使职业教育服务好地方发展。第三,实施乡村劳动力人口分类教育培训计划,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农民学习意愿,国家相关部门应从财政扶持、教育资源供给、引导社会资助等角度予以支持,解决农民学得起、学得好、用得着的问题。

    实施乡村精英人才培育计划,造就一批乡村干事创业领头人。《意见》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乡村精英人才在乡村具有典型的表率作用、带动作用,也是激发乡村农民干事创业的关键人物。在乡村振兴中,不仅要为返乡下乡的精英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便利条件,还要依靠人口红利,培养一批干事创业的精英人才。第一,重点开展对已经在乡村创业的企业主、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的继续培养教育行动,实施高等院校、商业学院、领头企业定点支持计划,在管理、经营、理念、模式、技术等方面予以引导和支持,促进乡村产业全面对接现代化。第二,实施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18岁到35岁青年人才的精英孵化计划。这部分人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学习消化能力相对较强,培育成本也相对较低,国家可通过专项政策和激励计划,实施知名企业、高等院校、成人大学、职业学院等的定向帮扶培养行动,培养一批乡村振兴精英人才。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