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校长回乡“种”文化
近日,记者顺山间公路,沿溪而上,驱车来到湖南省溆浦县水东镇标东垅村,登上巍峨的广安山山顶,只见山顶矗立着一栋回廊环绕的仿古建筑,上书“广安文馆”4个大字。
这座投资35万元建成的山村文馆,建筑面积320平方米,俨然成为标东垅村的文化地标。文馆从筹建到落成,耗时一年有余,凝聚着一位82岁老校长的心血。
这位老校长就是溆浦县教育局退休干部、溆浦楚才高中原校长谌贻槐。2019年,谌贻槐陪着老伴儿回到娘家,就此定居在这个山村。从进村开始,他就发现,村民收入高了,村舍面貌新了,但是村民文化的滋养却显得不足,没人教导的留守儿童也多了。
于是,振兴村里的文化,就成了这位八旬老人的新事业。他爱好吹拉弹唱,一专多能,年轻时曾是县文艺轻骑队的领队,现在为标东垅村老年文艺队编写节目,拉琴伴奏;他也爱好书法诗词,把自己藏书数千册的书房改为爱心书屋,平时教孩子们书法诗词;他还捐资修建了村文化长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空寂的山村,因为谌贻槐的到来,多了许多美丽的音符,多了很多欢快的笑声。他的家,也成为村民和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不过,谌贻槐对此并不满足,他想着为村里种下文化的“种子”,为村民留下更大的文化财富——那就是让村民有真正的文化地标,有真正的文化信仰,有真正的文化支柱。
2020年,谌贻槐决定拿出毕生积蓄,在后山兴建一座文馆。一年多来,从发起到筹资到建设,80多岁的他四处奔波。
2022年1月15日,广安文馆正式落成。文馆落成那天,谌贻槐十分高兴。
记者来到时,谌贻槐拄着拐杖,满脸笑容,迎出门数十米。刚进家门,他就拉着记者,要爬上广安山。
“文馆布展分为‘美丽乡村我的家、红色基因润山乡、人文沃土百花艳、农耕文化溯根脉’4个部分。”在广安文馆,谌贻槐一一介绍。他激动地说,乡村振兴,文化教育要先行,建好文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对子孙后代很有益处,可以让他们感悟耕读文化,领悟山里人的生存发展之道,使他们铭记家乡历史、继承乡村文化,增强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文馆的建成,将为传承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载体,推动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助推标东垅村文化振兴。”湖南商务职院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聂振华说,村里规划将广安文馆打造成溆浦县著名的研学基地和广安山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人流、带动消费、以消促产,推动村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标东垅村产业振兴。
“谌贻槐为村里种下了文化的‘种子’,他的教育情怀、文化情怀和崇高精神让人十分敬佩。”聂振华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