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区域教育有“质”脱贫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福建省委、省政府研究制订了新疆、西藏和宁夏等省份教育援助计划。福建教育学院是省内唯一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的培养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质量领先。自接到上级任务后,学院领导立即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工作,精心组织名优讲师团尽锐出战,紧紧围绕“帮扶谁”“由谁扶”和“怎么扶”等问题,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核心、以提高校长教师办学水平为目标的精准施训扶贫路径,不断推进教育扶贫的质量提升。
研究“帮扶谁”,精确把握目标定位。福建教育学院分类识别师训干训、送教送培等对口支援项目,通过“请过来”学习和“主动去”对接帮扶,不断健全层次分明、相互融通且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准培训体系。以2019年为例,共接收4个新疆昌吉州中学骨干教师和幼儿园园长(书记)来闽培训项目,实训175人;同时选派60名名优骨干教师赴昌吉州开展培训者培训,实训近千人;承接西藏昌都市38名教师干部跟岗培养、23名教育党务干部和22名教育管理干部来闽研修;承办宁夏中小学校长来闽跟岗实践培训,同时选派17名人工智能教育专家赴宁夏开展“互联网+教育”送教下乡活动。
在精准识别各类培训对象的基础上,福建教育学院通过政策学习、专家咨询、基层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研究分析,甄别不同受援地域、不同教师类别、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不同学科特点等差异,发现参训学员教学过程和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真问题”,进而不断优化培训内容,采取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施训策略,实现强师助力教育扶贫。
确定“由谁扶”,精心组建项目团队。为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福建教育学院加强组织领导,建强培训师资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三支团队齐聚力量保障培训任务高效优质完成。
培训师资团队。为强化精准施策,福建教育学院根据“站位高、方向明、措施实、可操作性强”的要求,按照“品德好、研究深、讲课优、经验足”的标准,优先从省内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学科带头人等名优教师中,选派教育扶贫经验足、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培训专家组建教学团队。
教学管理团队。在福建教育学院统筹规划下,由培训管理处负责培训计划、管理、指导、督查和评估等工作,并根据项目类别、规模和学科特点,选派优秀项目负责人组建教学管理团队。团队除做优培训方案研制、课程内容实施、培训组织管理、培训文化建设、训后跟踪指导等工作外,还要做好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培训有序、高效、专业。
后勤保障团队。为确保学员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学得安心、行得顺心,福建教育学院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以办公室、后勤管理处、网络图书中心等职能部门和实践基地校为支撑的服务保障体系。各职能部门(学校)目标一致、职责明晰、相互支持,凸显了“举全院之力办培训”的办学特色。同时,完善校园管理的托管体制,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大幅提升了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确保各项帮扶活动顺畅、高效、安全。
落实“怎么扶”,精准实施帮扶方案。为增强教育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福建教育学院坚持“注重实践取向、针对问题解决、突出能力提升、服务专业发展”的培训思路,从关注“真问题”、解决“真疑惑”、走进“真课堂”、确保“真满意”四个方面入手,让培训更“接地气”,使教育扶贫真正成为西部地区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建立课程体系,完善培训方案。致力于解决学员的“真问题”“真疑惑”,福建教育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指南,要求每班培训课程体系完整,并体现专题化、模块化、单元化。比如昌吉州中学骨干教师来闽培训项目,以“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为主题构建课程体系,采取分阶段、混合式、递进式的浸润式培养,提高学员适应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能力。
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福建教育学院大力推进培训模式改革,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学模式改革从培训课堂开始”的理念,将培训转变为研修,让参训学员从“受训者”变为“参与者”。在培训中,主张从传统的讲座式培训向案例式、诊断式、参与式、情景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方式拓展,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实践反思、合作学习,不断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切实促进学员专业成长。
对接国家需求,提升信息素养。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为加快受援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学院在推进精准扶贫中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比如在宁夏开展的“互联网+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体验,为师生分享了福建经验和智慧,提供了教学管理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范式。
延伸服务链条,做好跟踪指导。为充分保证教育扶贫有“质”推进,福建教育学院要求培训项目团队坚持回访与服务、回访与答疑相结合,做好跟踪回访和跟踪指导工作。项目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学员开课、主题研讨、访谈交流等形式,考察学员是否真学、真会、真用,是否将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真正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对学员后期的专业发展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学员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实现教育资源在区域间互通共享。在跟踪指导活动中,所在地区的非参训教师也积极参与,既充分发挥项目的辐射引领作用,又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作者系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处副处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