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视窗培训产出应成为培训评价指标
改善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一直是教育培训部门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培训效果直接影响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舆论评价;二是培训效果呈现需要较长时间;三是培训效果很难用指标衡量;四是许多人把升学率、职称晋升等作为培训效果的衡量指标,但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很难证明与培训的直接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满意度衡量培训效果,但满意度主要反映的是参训者对培训过程的体验,如对授课教师的内容设置、培训组织形式是否满意等。许多满意度高的培训项目成效并不好,“听听激动、想想心动、回去一动不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金华教育学院把培训产出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指标,通过提高培训产出提升培训成效。产出是经济学概念,培训产出是指培训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培训过程中创造的新知识、新经验和新认知,包括“形成的解决问题方案”“达成的统一标准”“制定好的行动计划”等。把培训产出作为培训效果指标,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重新定义培训效果,聚焦产出成果。现有培训效果的衡量比较模糊,有的把“项目是否受学员欢迎”“学员满意度高低”“项目组织是否规范”等作为衡量指标;有的把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为衡量指标;有的把培训后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作为衡量指标……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我们把培训效果重新定义为培训过程中产出的成果数量,用培训产出衡量培训效果。如在“走进浙中好课”培训项目中,我们把好课标准和好课课例作为培训产出。近年来,该项目组积累了708节好课课例,小学数学中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初中语文的“单元写作任务落实”等课例基本实现学科内容全覆盖,逐步形成了系列化、单元化、课程化的好课课例,参训教师人均积累好课课例达12个。
发挥团队智慧,明确产出要求。现有培训项目产出主体零散,一般都是教师个体行为,好学者收获多一些;为完成学分被动培训者收获少之又少;那些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培训几乎没有收获。现有培训产出的成果也都停留在教师个体层面,做笔记、写心得、理反思等,这样的培训产出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凝聚团队智慧。我们努力把个体学习变成团队学习,个体新知识变成团队新经验,个体行动成为团队共识,既发挥参训教师的集体智慧,又有效把培训过程与培训产出建立联系。如在“走进浙中名师”培训项目中,我们通过团队共创形成了36个浙中名师实践案例库,内容包括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和教育技巧等。几年来,参训教师在团队的指导下制订个人行动计划1800余份,有52%的参训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有12%的参训教师成为更高层级的名师。
采用结构化研讨,提高产出效率。传统培训项目产出效率低,有些培训项目负责人在培训结束前会安排一些讨论环节,就某个主题请学员发言,请专家现场点评,希望达成一致意见或行动。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发言结束讨论就结束了;有的参训教师发表的观点五花八门,很难形成共识;有的虽然形成了一些解决方案、标准或行动计划,但是耗费时间很长。
近年来,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们总结了“1+5”讨论模式,“1”是指一个问题或挑战贯穿始终;“5”是指五个实施阶段,分别是进入期(回顾反思培训内容)、发散期(鼓励团队个人充分思考)、动荡期(引导团队成员间交流碰撞主张)、收敛期(提炼和归类整理观点)和形成期(达成团队一致意见)。“1+5”讨论模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用培训产出来衡量培训效果,培训者的目标更加明确,参与者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参训教师基本实现了“听听激动、想想心动、有所行动”。近年来,金华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孵化出一大批成果。但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好的培训成果不应用、不转化或转化率低的现象,影响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需要培训者进一步加以研究,剖析影响培训成果转化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系金华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 吴瑞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