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关键是引领师生理性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校长,特别是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领航”校长,应当具备哪些素养和品质,心怀哪些追求?
“校长要具备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这是教育部领航工程江苏基地首席专家严华银教授提出的观点,我深表赞同。其中,校长最核心的品质是要有思维力。思维力的强弱高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冷静、理性,敢于求异、思辨,总是反思、反求诸己,富于想象,善于思考,尤其是在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追问、独到的理解。因此,校长应大力培养理性思维能力,这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品质。
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方式,是“基于逻辑和推理的加工过程”,并与基于直觉和情绪机制的加工过程相对应,后者通常被认为是“非理性”的。理性思维者主要依靠逻辑指引作出决策,而非理性思维者则习惯依靠情感机制行事。作为校长,如何才能具备理性思维?我们知道,自我训练能够为思维力提供生长土壤,我们要加强自我训练提升理性思维水平,并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来实现。
校长要加强学习。校长的管理智慧与理性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坚持学习与思考,不断充实思想。我每天除了要读一小时的书,还积极参与领航基地的培训学习,走进名校汲取智慧,重新构建对教育本质的理性思考,并带领教师团队重新对学校进行定位。作为百年老校,我校的校训是“勤、朴、敏、健”,勤朴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于是,我和团队共同学习、探讨、论证形成了新的办学理念,本着“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发展”的育人目标,积极打造“虚心志坚、胸怀高远”的学校精神,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育时代新人。在管理中,我更加注重唤醒、激励、关爱和服务。这种通过理性得到的教育共识体现着校长的坚守与创新。
校长要投身实践。校长的思维力不是纸上谈兵,还需要经受时间的磨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学校的育人模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机制等都将被改变。面对“互联网+”时代,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不仅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深度融合,而且要走向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的趋势,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也将被打破,优秀教师将成为网络课程的传播者,其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校事务的处理者。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几年前学校就打造了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开发出数万个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疫情期间,学校除利用该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还组织学生学习并传播防疫知识,做手抄报开展防疫教育,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不断实践中,校长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校长要善于反思成败。家校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如何化解?记得我刚调过来做校长时,教师很努力,但家长却不满意。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发现家长的质疑是因为不了解学校、不理解学校,进而不谅解学校和教师。因此,我将家长请进学校参与学校研究、学生的各项活动以及学校的事务性管理,还利用学校APP平台宣传学校优秀教师的事迹、学生的活动,向家长传播正能量。同时,我请家长到学校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学校APP上设立“意见”栏目,建立家校共育平台。经过多年的努力,家长从告学校、告教师变为赞学校、赞教师,也为学校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校长不仅应当具有理性思维力,还要积极投身实践,发挥自己的领导力,带领教师不断发展。校长理性思维力的提升,也增强了学校的创造力。在不断的交流交往过程中,校长的表达力也将得到提升。我认为,只有“四力”齐具才能实现领航校长的价值追求。
众所周知,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我们要沉下心来办学,更好地发展学校,就要注重优秀教师的实践总结、提炼与经验分享;鼓励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实现同伴互助,引导、催生全体教师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通过课程建设、建立理性的教学制度、营造理性教学氛围来实现。
(作者系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