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理想教育文化理想教育助力“美好”文化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8年9月,学校参加了理想教育文化课题实践研究。在课题引领下,教师、课堂和学生的转变让我们欣喜,也“扰启”我们在充分“尊重”原有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开启学校文化理念、优化创新之路,逐步构建了以“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办学宗旨,以“办美好教育,启幸福人生”为教育理想,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育人使命,以唤起教师、学生对“美好”的追求,帮助教师、学生实现“美好”能力为教育追求的“美好教育”文化理念体系。在“美好教育”文化理念体系下,学校着力开展“美好管理、美好课程、美好课堂、美好教师、美好协同、美好少年”六个方面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和品牌。

    理想教育助力“美好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目标达成的基础。学校以为美好生活准备、为美好人生奠基为目标,构建形成了“美好课程”体系。“美好课程”体系建设同样也体现了“理想教育”课题的价值追求,纵向三大领域、六个方面、九大课程群实现了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横向基础类、拓展类和提升发展类三类课程设置,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尊重了学生个性需求、个性发展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或社团,也体现了课题倡导的民主精神。

    理想教育助力“美好课堂”特色形成。理想教育课题每月开展一次专家进校“靶子课”的实践和研讨,让教师逐渐体会到理想教育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课堂文化变革的力量。学校以理想教育理念为核,以合作对话式教学为基,结合学校“美好教育”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为特点,以关注学生参与和实际获得为追求的美好课堂文化。美好课堂文化体现了从“教”向“学”的转变;体现了从知识积累向素养发展的转变;体现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课堂上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主、合作和对话开展学习,课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实践、表达、展示的机会更多了;课下学生通过做手抄报、自编自导自演话剧或舞台剧、诗歌朗诵、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成家庭作业,拥有了更加宽泛和自由的学习空间。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兴趣、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升。

    理想教育助力“美好教师”专业成长。在建设“美好教育”文化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学校始终把教师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理想课题倡导的“最佳公民”为标准,积极鼓励教师走研究成长之路。一是引领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积极鼓励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目前学校有3项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这些研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思考,近一年多教师就撰写相关研究论文130多篇。二是课题研究也推动了研究型、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一次次“靶子课”教学实践、课题研讨交流、参与课题校教研,学科组的“研究味、学术味、文化味”越来越浓,能够围绕学科教学“真问题”开展“真诚”交流,研究和实践过程“真实”,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转变和提升。其中数学组一年内就有11人次荣获市、区级教学设计和论文奖励。

    理想教育助力“美好教育”成果形成。在理想教育课题理念和实践的引领与带动下,学校的“美好教育”实践也逐渐深入,形成了“美好教育”成果。一是学校的教学文化逐渐凸显,并不断彰显其品牌和特色,2019年学校被评为朝阳区文化特色品牌建设金牌学校。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逐渐浓郁,研究型、学习型教研组涌现,学校教育科研能力逐步提升,学校还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三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成为“北京市百所融合创新示范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是课题研究让学生受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已参与研究的年级和学科教学成绩与同年级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与全区相比位居前列,2019年学校再次荣获朝阳区中考工作优秀校荣誉。

    我们认为,理想教育课题能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教育脉搏,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并提供了详细的实施路径,对指导学校培育“四有好老师”、践行“美好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助力作用。

    (作者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校长)

    □ 刘美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