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洞察与行动:“展学课堂”的启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认为,所有成功的变革过程都有着对“行动的偏爱”,其原因被包裹在几个相互关联的洞察力中,而所有的洞察力都来自于反思性行动。从这一观点出发,我想到了莫愁湖小学围绕“让学习看得见”,持续推进“展学课堂”的行动研究,反映出学校教师群体在教学研究上具有的反思品格,以及因为这种品格的存在,他们对改进教学表现出的洞察力。

    他们的洞察,首先直指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人人都学到了吗”?如果仅仅满足于通过练习、测试呈现出来的学习结果,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不难找到。因此,与之关联的是他们对“学习”的新认识,即对学习发生与否的追寻,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为在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动随着这一过程发生,真正的思维教学和深度学习才会展开。但是,正如他们所说,思维是在大脑中进行的,好比在黑箱中,那么老师从哪里能看到、读到或听到思维的“痕迹”或声响?又如何给予学生学习历程中的认知行为以评判和及时的支持?

    学习科学家发现,当学习者外化并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知识时,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怎样支持学生的表达过程,哪种表达的形式对学习最有益。让学生表达,这个过程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很复杂,“展学课堂”就是这种探索如何支持学生学习的行动。

    学校教学改革很艰难,绝不仅是有思考、有理念、有共识就能成功。不少被大家认可的教改动议,最终都停滞在技术障碍和组织障碍上。一方面,需要突破教学实践中的技术障碍,探明将理念、观点、创意付诸实践的包含软件和硬件的流程、策略、方法、技术,以支持教师的行动;另一方面,要将理念追求与教学管理融合,构建新的教学常规,营造与新教学匹配的教学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展学课堂”不仅提出了一个理念,推出了几个有新意的课堂样例,而且还建构了包含过程、策略、方法、技术、规程(评价)的系统方案,从而保障了“展学课堂”的常态化实施。这一点尤为可贵。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