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擦亮全面育人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始建于1982年的赤峰建筑工程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仅有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赤峰市“名学校”。近年来,学校承载着千万农家的希望,以“成就一个孩子、点燃一家希望、改变一个家族”为己任,坚持“办有灵魂的职业学校、育有内涵的技能学子”的办学理念,贴合中职教育特点,将文化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打造了以“文化唤醒,读书养育”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了催人奋进、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将“三全育人”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骄人成绩,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推动“文化唤醒”

    努力炼铁成钢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理想志向淡漠、学习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构建“文化唤醒”式文化理念体系。

    校园文化顶层设计方面,学校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有机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包括“生命文化唤醒”和“职业文化唤醒”的文化表述。其中,“生命文化唤醒”包括从学生进校“应有的生命态度”(“抬起头来走路、挺着脊梁做人”“学习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等警语)到毕业后“应有的生命状态”(“能生存、会生活、有教养”的培养目标),直到追求“应有的生命境界”(“蓝领精英、商界领袖、共和国基石”“创享尊严高贵幸福人生”)。“职业文化唤醒”则是从“职业社会理想”(“为了山河更壮美,为了诗意地栖居”)到“学校办学策略”(“大学之道、企业精神、国际视野、建筑品牌”),再到“校训教风学风”(“学致广大、技致精微”),以人才标准、工匠精神、事业理想激励和感召学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文化环境化、理念学习课程化、文化唤醒具象化,形成了系统的“文化唤醒”操作办法和激励机制,形成了“以文化人、以人育人、以艺养德、以技立身”的教育策略。

    在“文化唤醒”的推动下,学校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按照喀喇沁旗中长期发展战略,走“巩固建筑品牌、专业多元发展”之路,在建筑工程、机电技术、幼儿保育、现代服务、信息技术、职普融通6个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开设了11个专业大类26个专业,满足了学生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多样化的需求。

    “高职学历+一门技术=就业标配”,这是学校经常向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遵循“类型教育”这一本质特征,教学注重“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强化实操实训,坚持“三让”原则,即:让理实一体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以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让每一个专业都配有工位足够、高水准的实训室;让每一名学生都经常动手实操,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在不断的实践中激发探求知识、精进技能的乐趣。学校在校本部建成了建筑、汽修、机电、计算机、幼儿保育、酒店、烹饪、卫生康养八大实训中心,共88个实训室;校外建成了昌盛远钢结构实训基地、和美校区社会培训基地、和美园区数字经济培训基地、土城子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锦山工程机械操作实训基地五大实训基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教学改革探索中,学校教学教研硕果累累,拥有多项职业培训及鉴定资质,近三年年均社会培训及鉴定8000多人次,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就业技能实训基地”。学校建筑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建校以来培养、培训建筑技术技能和工程管理人才8万余人,成为蒙东地区建筑人才的摇篮。近5年,在读建筑专业学生有42人次获赤峰市技能大赛一等奖,26人次获自治区技能大赛一等奖,10人次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二、三等奖。此外,2015年以来,全校每年有500多人升入高职院校,专科全部升学,为全旗乡村振兴和进一步发展储备了充足的技能人才。

    推动“读书养育”

    强化素质培养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向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赤峰建筑工程学校用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立德树人的“铸魂”工程,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其中,坚持德技并修,坚持“教育”“养育”并重,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构建“文化唤醒”式文化理念体系的同时,2010年,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启动了“读书养育”育人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课题探索、研究与实践。

    据了解,学校要求专业课教师善于挖掘学科课程中内含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在传技过程中突出“育人”功能。学校深度挖掘喀喇沁旗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守正武学堂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结合学生实际,尝试运用书院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实施书院建制、文化育人,建成了“赤峰启功书院”,辟有“一馆(图书馆)十一室(专题书屋)”。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整地读20本好书,积累诗文不少于200篇(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励志育人作用。“晨诵晚读”课程化读书雷打不动,每天一节“早读课”,学生站立放声诵读、背诵名篇,积累经典;一节“晚读课”,学生在教室或书院静读必读书目,写读书笔记。周周有不同规模、各种形式、各种主题的读书活动,每年隆重表彰“书香班级”“书香学子”“书香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直接、更贴切、更具象、更有效地融入了读书养育过程,在书香浸润中实现真善美的传播、道德的教化、精神的洗礼。

    同时,学校印制了《学生一日规范手册》,每生一册,明确“一日时间表”,统一“校园流程图”,细化“操行规范”,有机融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对学生一日学习生活时时、事事、处处提出规范,将其上升到校园文化范畴,训练学生在无数次的重复中形成良好习惯,达成“养成”教育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大力推行“讲、说、练”课堂教学改革,以说为核心,以说促讲、以说促练,打造学习小组合作生态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333”“222”“111”能力教育培养模式。“333”即确立“能生存、会生活、有教养”三级递进的培养目标,开设“文化课+专业课+通识才艺课”三类课程,普及“会表达、会驾驶、会用计算机办公”三项职场通用技能。学校建设了标准化的汽驾实训场,购置了6辆教练车,在高三学生中教授驾驶技术;建有13个计算机房,配备微机660多台,非计算机类专业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安排上机半天,学习智能化办公基本技能;经常开展不同规模的演讲比赛,学校“启功电视台”经常举办学生风采展示活动,培养学生敢亮相、会表达。“222”即读20本书、听20场励志报告、会唱20首正能量歌曲(包括观看20部爱国主义影片)。“111”即通过美育课和才艺社团活动,让每名学生有一项钟爱一生的体育爱好,让每名学生有一项受益一生的艺术特长,让学生管好一块校园卫生美化“责任田”,培养劳动精神。

    推动“三全育人”

    构建宏伟格局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打破传统德育的窠臼,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是每所学校都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重大教育命题。赤峰建筑工程学校着力创新育人方式,制定了《赤峰建筑工程学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三全育人”典型学校项目建设方案》,依托“以人育人、以文化人、以技立身、以艺养德”核心文化理念,通过实施五项育人工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保证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深入推进教学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活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完善思政课程设置,进一步梳理各学科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文化课、专业课、通识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是强化教育管理育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服务学生意识,持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持续推进文化育人。深化实施“文化唤醒,读书养育”工程,树立文化自信,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学校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四是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学校秉承“党建引领、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共建共享、发展共赢”的模式,发挥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功能,提高服务育人能力。拓宽服务育人渠道,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