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丙烯酸甲酯半实物仿真生产实训车间现场教学场景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江苏篇)

    化工技术类专业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老牌长线专业,始建于1958年,历经几代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职教品牌专业。

    直面问题 谋求变革

    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不断推进,石化行业向绿色、集约和智能化方向的产业结构转型与技术升级日益加速,倡导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面对上述石化行业与职教领域的深刻变化,学校应如何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如何创新和健全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机制?如何强化和完善教学条件支撑?自2010年以来,学校始终秉持“创新、绿色、协同、共享”发展理念和《中国制造2025》建设要求,围绕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对接石化行业技术升级的要求,从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条件提升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确立了“标准融入、能力递进、校企协同、书证融通、技创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的“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导向 深化改革

    1.系统设计“双元四阶”人才培养路径,重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契合职业岗位需求

    一是以职业能力进阶为导向,系统设计“双元四阶”人才培养路径。依据岗位需求,对标典型化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化工生产控制、安全、设计等行业技术标准,设定“操作控制、生产管理、道德素养、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五维度培养目标、12项毕业要求和42个毕业指标点;依据职业能力成长和职业教育规律,系统设计了校企双元协同并遵循“职业认知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养成和专业专项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深化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操守内化和岗位(群)实务胜任”的“双元四阶”人才培养路径。

    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依据毕业指标点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融入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要求,构建了“公共文化通识通修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两大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两大技术模块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并开发专业课程标准23门,形成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体系,以满足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是突出学生主体,构建“双元四阶、职创并举”实践教学体系。依照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学校与企业两个中心、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系统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X”职业技能训练、科创实践及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职业通用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岗前职业培训“四阶”递进、“职创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

    2.创新“三融三合”教学运行机制,凸显“课—证—赛—创”融通,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一是将标准要素全方位融入教学过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对接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国赛标准,以任务驱动方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以职业活动顺序设计教学活动;将技能考证案例和国赛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和竞赛组织方式融入教学组织过程、技能评价标准融入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创设了对接标准的“三融”教学形态。

    二是建立“三合”机制,实现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设置“书证”课程和技能考证学分互认机制,学生可自由选取“书证”课程和对应的技能证书考核,并获取相应学分,实现了课程教学与技能考证相融合;建立“校级技能月—省赛—国赛”三级技能竞赛选拔机制,通过技能月活动,全体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证,同时选拔省赛国赛人选和组织集训,达成全员技能等级考证、竞赛选拔和卓越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技能考证与竞赛选拔相融合;系统设计“双创”课程和实践教学,实施课内课外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训练、科创实践等技创一体化教学,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

    在创新“三融三合”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过程对接职业活动,“学历教育—技能训练与考证—‘双创’教育”相融合的“一对接、三融合”教学模式,实现了“书证(1+X)融通、技创一体、匠心养成”的一体化培养。

    3.实施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和课程教学质量保证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和课程教学质量

    一是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并实施目标达成与课程教学自我诊改机制。基于OBE教育理念,架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贯通的教学标准体系;依托学校“工程云课堂”,实施教学目标自我诊改。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教学活动参与率、任务完成率、目标达成度、课堂学习满意度等教学数据分析,实施课堂实时诊改、课程学期诊改和专业年度诊改,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持续改进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课程目标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达成”。

    二是依托项目化教学,全面实施学生学业综合评价。以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改革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技术模块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课程评价方式;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以职业活动考核要素为依据,综合考核学生学业,形成了“三主体”(教师、学生、企业师傅)、“四维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职业操守、个性发展)和“四结合”(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操、个体与团队、自评与他评)的综合评价体系,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迭代升级化工实训基地和立体化课程资源,保障教学条件支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遵循石化行业技术标准,智能化升级了化工实训基地。建立“技术引领、校企合作”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智能化升级与改造机制,对接石化产业新技术新工艺,采用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校企合作迭代升级单元操作实训装置、建设虚拟仿真化工生产实训中心和半实物仿真实训装置;搭建了SIS安全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和AR\VR系统模块,开发了内外操联合和多人班组协作训练功能,完善了智能控制的“单元级—工段级—车间级”实训平台;完备了药物合成、分析测试和安全技术实训平台,提升了“校—省—国家”三级化工生产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保证了实训装置技术水平与产业技术高端相衔接。

    二是遵循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课程资源。创设“用户导向和建用一体”的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理念与模式和“素材层←→表现层←→交互层”三层式的课程资源建设、使用和更新机制;基于化工职业标准与行动导向教学(建设者)和用户诉求(使用者),收集生产案例和竞赛案例,开发和更新优化课程资源素材与教材(素材层);基于用户学习方式,开发在线开放微课程、富媒体教材和化工操作互动动画(表现层),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以浏览器为容器、能基于即时响应和学情分析的学习平台(互动层);实现了建设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即时响应和共享共生;满足了学习者“书中学”“做中学”和“课中学”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有力保障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成果卓著 彰显示范

    化工技术类专业“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产出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在全国石化职业教育领域引领了专业、课程、资源、教材、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2010年以来,化工技术类专业先后建成江苏省特色专业3个、品牌专业1个,国家教育部门优质骨干专业4个;2019年,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2014年,学校化工系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成为国家应用化工技术和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目录修订组组长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校先后主持研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赛技术规程22项;主持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专业课程资源3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获评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建设首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1支、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支,化工实训基地获评国家和省级专业师资实践培训基地;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获得连续8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团体一等奖;2017年以来,学生主持省级“双创”项目和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双创”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评比获奖68项。“实施教师发展‘135’工程,打造德技双馨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和“对接职业标准、基于行动导向、融入信息技术,打造《传热应用技术》新形态教材”分别入选江苏省2021年和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典型案例,“三阶四融五保障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典型案例。2021年,化工技术类专业“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成果获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薛叙明 樊亚娟 周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