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县域教育生态系统以推进乡村振兴
■两会观察·“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系列评论之三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指标之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逐步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学前三年普及率大幅增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乡村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根源在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县域教育治理应从优化全县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乡村教育要抓好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出口。乡村公办普惠园数量少质量低,地方政府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同时还应发挥挖潜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村小闲置校舍等解决校舍不足问题;培训教师学习城市幼儿园围绕教学自制玩教具的经验,充分利用本土材料丰富幼儿学习资源。幼儿园教师和村小教学点教师打通使用,大班和村小一、二年级上复式课,可以解决村小缺少音体美教师问题,村小教研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规范性。需要注意的是,村小教师也应进行学前教育培训,这样可有效避免幼儿园教学活动小学化,也有利于幼小衔接。
乡村教育的出口在县城的中职和普高。中职作为提升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核心渠道,要抓住一县一业的战略时机提升办学质量,发展重点紧密服务县域的主体经济。同时应加强县域间组团协作,解决办学力量分散、学位与产业的衔接困难等问题。县域高中阶段教育应探索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学术课程、普职融合课程、职业定向课程等多种类型的课程选择和组合。通过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带动县域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县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共赢。
与城区学校相比,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办学自由空间由于受条件限制可能更小,这是乡村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和上级单位既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社会监督,也要真正下放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在经费使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农村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建设思路使乡村学校获得有力的外援,但应允许城乡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学习节奏和教学方法,否则可能会有一大批农村学生掉队的风险。学生的学校适应性问题是导致农村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在开学前或者初期开设专门课程进行社会情绪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学习技能等专门辅导。并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对授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减少灌输式教学习惯对学校适应性教育的干扰。
完整的乡村教育还包括面向全体乡村人口的社区教育,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助关系。乡村教育为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赋能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新时代的乡村学校应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培训、社区文化活动,这不仅能够为家乡的社会建设服务,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高效渠道。精神富裕的乡村也将涵养乡村学校,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乡村学校生存于乡村环境中,致力于培养乡村的下一代,乡建、乡治也包括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社区参与学校的管理符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精神,乡村振兴各类人才可兼任学校的科学、综合实践、劳动等课程教学,乡村示范县、镇和村的评比指标中应考虑乡村学校的发展情况。这对于社区和学校双方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积极意义。乡村教育机构和社区的深度合作将带来共同发展的机遇和共同繁荣的希望。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