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强弱取决于学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本报讯(记者 刘亦凡 徐倩 张滢)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自启动以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舆论热点。对于高校来说,其“淡化身份、聚焦学科”的导向意味着什么?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3月8日晚,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共同做客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双一流’作为国家战略,体现着国家意志,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马陆亭在访谈中指出,相关建设高校要胸怀“国之大者”,舍弃小我,服务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重点在“从0到1”的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区域产业带动作用和高水平开放4个方面发力。

    “学科强大学就强,学科弱大学就弱。”熊思东特别强调学科建设对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在他看来,高校坚持世界一流,关键内涵和核心要素是把学科做成世界一流。而推进学科建设,要做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二是要有既瞄准国际前沿、服务国家重大使命,又兼有良好基础和远大发展前途的学科方向;三是要建设一支服务于一流学科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四是要有助力学科发展的基本条件。

    宋纯鹏在履职中一直持续关注中西部高校发展。“中西部地区包含约20个省份、7亿到8亿人口,人口数量占全国的58%左右。中西部高等教育承载着支持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他强调,中西部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整体成效,必须持续推动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为区域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社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从而真正服务于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