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他们为教育献智献策
习习春风轻拂面,猎猎红旗展京华。
3月10日上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前,前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会的委员们纷纷合影留念。笑容挂在脸上,不舍留在心里。
今年是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年。回顾这5年,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会聚一堂、共商国是、履职尽责。教育,是委员们最关心的领域之一,他们用一份份提案凝聚起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
立足长远 胸怀“国之大者”
不管是着眼当下,还是放眼未来,教育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其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
5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以第一提案人的身份提交了10多份提案,涉及教育、经济、民生等多个领域。从教育界政协委员的身份出发,赵继提交了“双一流”建设、教育评价改革、教育信息化等多份提案;从来自东北的政协委员身份出发,赵继提出多条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建议;从专业背景出发,作为全国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继多次呼吁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基础再造和关键领域的扶持以及后备队伍的培养。
“教育界别委员有一个特点,来自知识界,我们的发声更多站在人民的立场,科学理性、客观真实,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目标。”赵继说,今年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年,不仅要把今年的履职“作业”做好,还要把5年的工作梳理总结好,把政协委员的履职作业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在教书育人的课堂上,书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上。
“5年来,我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双一流’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聚焦“双一流”建设,不要“一把尺子量所有高校”,高校要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在王焰新看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国家需要什么,教育就要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5年来,我更加注重以朴素的人民情怀、更宏观的学术视野,来思考和研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理解和把握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深耕职业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的目光更多投向职业教育,关注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多个话题。她提出的不少建议被吸纳进《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中。
5年来,许玲一直走在履职路上。她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前往全国各地考察职业教育,东三省、长三角、西部地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还调研了广东省内的十几所职业院校,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真切感受到职业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经历,让我实现了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建议方式的改变,在更高的站位去思考问题。”许玲说,以前都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提出应该做什么的建议,现在会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做的问题,为政策的落地提出更具体的操作路径。
着眼现实 求解民生关切
教育承载了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面老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委员们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而在此之前,电视屏幕里、公交站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培训机构的广告,培训市场乱象频生,社会反映强烈。
履职第一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剑萍就把目光聚焦在培训机构治理上,他提出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法治理,要注意统筹施策、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此后,他连续多年提交提案,从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作为来自教育研究机构的政协委员,提案既要有专业高度也要务实,提建议不能想当然,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建议要有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李剑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扎根基础教育40多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最关心的还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他连续4年为“县中振兴”发声,提出省级人民政府和地市一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当起责任,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严禁高中阶段跨地市招生。这些建议还被吸纳进了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相关文件中,这让唐江澎十分欣慰。
置身于基层现实去发现问题,站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思考问题。这5年,除了持续关注县中外,唐江澎还从小切口入手,提出加强专业校医队伍建设、在全国普遍推行实验操作技能现场考核等建议,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智慧。
翻开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的履职“作业本”,教育类的提案占了大多数。纠正对劳动教育的偏颇、补齐学校美育工作短板、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始终是雷鸣强心中的牵挂。这些提案的背后,与雷鸣强长期奔走在基层教育一线,了解教育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密不可分。
“教育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替教育说话,为教育发展拓展空间,争取更多资源来支持教育。”雷鸣强说。
聚焦关键 探寻高质量路径
履职的每一年,教育都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关注的重中之重。建立国家英才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建设国家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一份份提案,直面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步入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最突出的主题。聚焦教育各领域的关键环节,委员们深入一线察社情、访民意,交上了一份份高质量的履职“作业”。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撑。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持续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面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短板,他建议鼓励师范院校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将全科师范生培养与农村、紧缺薄弱学科等教师补充密切对接,为乡村学校补充高素质全科教师。
基于调研结果,刘仲奎将全科教师培养的想法付诸实践。从2020年起,西北师范大学招收已毕业的专科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本科阶段的全科教师培养。“我们招收的大多是当地学生,让他们本科毕业后进入当地农村中小学,希望探索出一条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的新路子。”刘仲奎说。
公办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是制约普惠性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连续多年呼吁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建议评估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缺口,统筹平衡编制分配,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保障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各方的参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革新里小学校长王欢深知家校社协同的重要性,多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业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层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今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王欢备受鼓舞。“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不可缺失的一环。5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持续关注老年教育。从重视老年教育的战略意义到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再到设立国家老年大学,5份提案凝结着倪闽景对老年教育的深入思考。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关心老年教育就是关心我们每个人。”令倪闽景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老年教育越发受到重视,老年教育被写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家老年大学也在筹建中。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今后要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做得更实,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绵薄之力。”倪闽景表示。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